学位专题

目录>
<

孝道与污名对中国性少数群体异性婚姻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黄玉霞
四川大学
引用
在我国,深受孝道思想影响,人们高度重视婚姻制度和子孙后代繁衍。大多数性少数群体(同性恋者与双性恋者)都面临进入异性婚姻的巨大压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孝道、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与人际污名(社会歧视)对我国性少数群体异性婚姻意向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量化部分采用横断研究,使用了《孝道量表》、《性少数拒绝敏感性量表》、《性少数社会歧视量表》及性少数异性婚姻意向与人口学统计问卷于2020年通过社交网络途径,获取性少数群体孝道、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人际污名(社会歧视)和异性婚姻意向的在线数据。在 747 名有效被试样本中,包含361名性少数男性,386名性少数女性。量化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性少数群体的异性婚姻意向水平与前人研究相比较低;(2)就性别而言,男性在孝道、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人际污名(社会歧视)和异性婚姻意向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就性取向而言,双性恋群体的异性婚姻意向显著高于同性恋群体,而在孝道、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与人际污名(社会歧视)上并无显著差异;(3)孝道、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人际污名(社会歧视)与异性婚姻意向均成正相关;(4)性少数群体的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与人际污名(社会歧视)均在孝道与异性婚姻意向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个体污名(拒绝敏感性)的间接效应为0.02 (95% CI 0.00–0.03),人际污名(社会歧视)的间接效应为0.02 (95% CI 0.01–0.04)。(5)性别在性少数群体的孝道与其异性婚姻意向之间有着调节作用,孝道对性少数男性异性婚姻意向的影响比性少数女性更强;(6)年龄在孝道对婚姻意向的影响程度上具有调节作用,孝道对年轻性少数异性婚姻意向的影响比较年长的性少数的影响更强。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性少数群体异性婚姻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 9 名性少数个体进行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质性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性少数污名与前人研究一致,包含了个体污名,人际污名与结构性污名。其中个体污名包含拒绝敏感性,内化恐同与性取向隐藏;人际污名包含社会歧视,偏见与父母态度;结构性污名主要为社会负面环境;(2)孝道包含了敬爱父母与顺从父母两个维度;(3)污名对性少数群体的婚姻压力存在影响,性少数群体会考虑做一个“正常人”而进入婚姻;(4)孝道对性少数群体的婚姻压力存在较为关键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性少数个体都面临父母的催婚压力,而因其不同考虑最终做出结婚与不婚的不同选择。  本研究证实了我国性少数群体的孝道思想和污名对其异性婚姻意向影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性少数压力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性少数群体;异性婚姻意向;孝道思想;人际污名;个体污名

四川大学

硕士

应用心理学

徐文健

2022

中文

B823.2

2023-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