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蒙佳欣
武汉工程大学
引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改变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经营格局。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一方面可以将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效果;另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有助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由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其在流出地的承包地处置方式也存在差异。农地流转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均衡配置的必然要求,已有学者研究了农民工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在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等对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但鲜有学者系统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入特征、流动特征等要素对农民工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此,本文立足于市民化背景之下,将城市融入、流动特征纳入承包地处置问题的研究框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及“推-拉”理论、土地依存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依据2017年CMDS监测调查数据,将农民工的承包地处置方式分为家庭耕种、土地流转和抛荒三种,将选择家庭耕种承包地的样本作为参照组,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农民工个体特征、城市融入特征、流动特征对农民工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分样本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1)78.08%的农民工将家中承包地交由家人耕种,仅有14.92%的农民工流转承包地,抛荒承包地的农民工占据了7.01%,并且农民工承包地的处置方式存在空间差异。(2)从个体特征来看,性别、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数量、承包地面积、是否有宅基地、老家存在的困难等因素会对承包地的处置方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3)从城市融入特征来看,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较差,家庭月收入越好、在流入地有自建自购住房、交友对象非同乡、有居留意愿的农民工更可能流转承包地。(4)从流动特征来看,流出地为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工更加倾向于流转承包地,流出地为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最容易抛荒承包地;农民工流动过的城市越多,越容易流转承包地;流动范围越大,越容易流转或抛荒承包地;流动时间16年以上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抛荒承包地;因家庭原因和其他原因流动的比因务工流动的农民工更容易流转承包地。  根据影响农民工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促进土地流转;二是要形成惠农利民的土地流转市场;三是要提高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生活水平;四是要提高农民工流出地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最后,要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减少承包地抛荒。

农地流转;承包地处置方式;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武汉工程大学

硕士

土地资源管理

朱喆

2022

中文

F321.1

2022-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