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

刘亚楠
浙江大学
引用
“大遗址”指的是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遗址的文化类型、区位条件、物质构成等不同属性,可以将大遗址分为若干类型,其中“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属于地处农村偏远地区的古代城市遗址。一方面,由于避免了高强度城市建设带来的大面积破坏,乡村地区的城市遗址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周边环境也保存较好;但另一方面,相对封闭、落后的区域环境也带来了考古工作滞缓、日常管理不足、遗址保护与展示状况不佳等问题。此外,城址类大遗址通常规模大、范围广,保护区内涉及的居民点较多,这导致该类型大遗址同时面临着区域建设、村庄更新等多重威胁。有鉴于此,本论文以“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为对象,采取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现场调研以及实例研究等方法,就该类型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索:  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大遗址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并对国内“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中涉及的43处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内该类型大遗址在保护与展示中所面临的问题。  其次,结合43处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的规划案例,对该类型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进行系统梳理。遗址保护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保护原则、保护模式、以及遗址本体与环境的保护方式,遗址展示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展示原则、展示结构、展示方式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手段。  最后,以东瓯古城遗址为例,在前文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东瓯古城遗址的保护策略与展示手法。  基于以上内容,本论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对“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进行理论探索和实例研究,以期为日后国内该类型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提供参考。

乡村型城址类大遗址;资源保护;展示方式;文化遗产

浙江大学

硕士

建筑历史与理论

宣建华

2022

中文

K878

2022-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