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尚书·周书》文体研究

董凤凤
西北师范大学
引用
《尚书》承载着华夏民族早期的历史记忆,其内容多为立政治国之遗训,蕴含着敬德、民本、和谐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具有“疏通知远”“长于政”的咨政垂教功用,足称中华文化之渊薮,后世诸学之元典。在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背景下,文体因礼而生,不同的礼典仪式决定了不同的文体样式。《尚书》中的篇章多是特定礼仪背景下的言辞活动,已具有独立的语体特征和文类特征。故尝试突破《尚书》“六体”或“十体”之模式,运用“裁篇别出之法”从《尚书》中析出《周书》部分,并以篇和段为文献单元研究《尚书·周书》文体。揭示早期言辞文章的繁荣和文类、文体的多样化这一现实,以推进《尚书》文体研究。  首先,对《尚书·周书》中的诰、誓、命、训四体进行细致梳理,发现“诰”生成于册命仪式、会同之礼、朝觐礼仪之中,多以“王若曰”的形式领起,且诰辞蕴含着西周新的文化理念。西周之后“诰”体又派生出诸多种文体。《尚书》中的“誓”均与战争相关,有生成于战前誓师礼仪中的誓师辞,其在内容结构上已形成固定范式;也有生成于郊庙祭祀之礼的战后悔过之辞。誓师辞在战国以后演变为檄文,而悔过之誓在汉代以后发展为“罪己诏”。“命”作为册命礼仪上使用的一种文体,是专业性、程式化的书写方式。册命辞在结构上由册命原因、具体封赏、诰教勉励三部分组成,其语言典雅凝重,成为后世命体文的典范。“训”有生成于冠礼、朝觐礼中的大臣之训,有与讲史活动相关的古训,有丧礼临终之仪的遗言遗训。训辞主要以讲史、讲故事的方式来说理,皆因事而立训,且均属于政事之训。此外,周代还有知识解说之训。汉代以后,出现家训之训。  其次,《尚书·周书》之《洪范》《金縢》《顾命》在体例上表现出不同于王言政令的应用类文体。从文本的外在形式来看,《洪范》呈现出君臣问对的文体形式,是西周咨政制度的产物。文章重心落在答辞上,表现出“以数为纪”的文体特征,且通篇大体押韵,是一篇典型的口述文献。《金縢》与《顾命》是西周史官述史、传史的叙事文,具有史传文的特征。其是史官制度的产物,但二篇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点,与《金縢》相比,《顾命》的叙事几近实录。  再次,采用“裁篇别出之法”还可从《尚书·周书》中刺取出册祝辞、占卜辞、言、世系、上书五种文类、文体。其虽涉及文本较少,但亦具有鲜明且独立的文体特征。《金縢》册祝辞生成于祷疾仪式,是一种将祝文提前书于简册的祝祷方式。《大诰》中的“命龟之辞”是一次周公占卜活动的实录。《周书》中出现对古人之言的称引,这类“言”皆为凝练的格言警句,具有教育意义。世系类文献主要以血缘先祖为描述对象,以先祖的功德作为歌颂内容,兼具叙事性和教育意义。《周书》中还存在以书于简册的文书形式向君王的陈辞,本质同于战国时的“上书”。  结合早期礼仪制度,探讨《尚书·周书》中各类文体的礼仪背景、文本的生成方式、文体特征、流变以及影响等问题,力图还原《尚书·周书》文本的生成语境并揭示其历史意义。

《尚书·周书》;文体生成;文体特征;西周时期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王浩

2022

中文

I206.2

2022-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