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西藏地区艺术艺术乡建理论与实践——以山南地区为例

朱娅楠
西藏大学
引用
该论文基于西藏地区文化艺术资源的丰富性,研究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促进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认同。该论文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对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及中国2000年后的艺术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概述。通过实地调研西藏山南、林芝和日喀则地区的乡村,了解到民族手工艺的艺术乡建活动能够带动更多乡民参与,对季节和场地没有太多要求,而且能够为乡民增加收入,实现多重目标。由此,本论文对所考察几个典型案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  该论文从文化、经济、地理和政治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回答了西藏为什么适合发展艺术乡建、适合发展怎样的艺术乡建项目、如何实现手工艺为主的艺术乡建项目产业化,以及艺术乡建项目如何实现多重目标等问题,以期得出在西藏地区开展艺术乡建实践行动的理论方案。基于少数民族手工业的艺术乡建方式,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增收、不发生大规模返贫、构建民族乡村特色产业、推进数字文创乡村经济、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等多重目标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艺术理论的方式方法,跨越文化、地域、学科及媒介的界限,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类学、美学等多重语境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的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语境,结合西藏乡村的建设实例,总结出一个可复制、可演化和不断发展的理论模型。  目前聚焦于内地乡村振兴的研究比较多,而关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研究比较少,破除区域、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是比较困难的。该论文希望研究出适合西藏的艺术乡建形式,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乡村建设;艺术特征;民族手工艺;少数民族地区

西藏大学

硕士

艺术学理论

熊永松

2022

中文

TU982.29

2022-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