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层政府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研究——以重庆市M区为例

张越
西南政法大学
引用
为基层减负是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基层治理中的工作量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趋势。“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报表”、“迎不完的检查”等都是基层政府运作的写照。“忙”已经成为基层政府的重要标签。客观地讲,基层政府是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终端,责任重大,有负担是正常的,但若这些负担超出了基层政府可承受的范围,长此以往,势必束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进而影响政府治理效能。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基层减负,各地政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结合地方实际,围绕减负政策,持续开展为基层减负的相关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不少地方在为基层减负工作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有效的实践探索为开展减负工作提供了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然而,也要看到,减负工作在执行层面离“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地方,“5+2”,“白+黑”依旧是基层政府工作的常态。  政策执行与预期效果出现一定偏差是正常的,但大幅度的偏离预定轨道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从功能上看,基层减负政策的价值在于,纠正长期困扰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使基层将精力投入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上,这无疑是一项针对基层和群众的“双赢”政策。理论上,基层减负政策若上传下达,基层的负担就应该得到相当程度的减少,但现实情况是,基层减负政策的实际收益并不理想,基层干部依旧离不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本文以M区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基层减负问题进行审视。本文力图解释的问题是:基层减负政策作为一项好的政策,为何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围绕研究问题,本文以现实描述、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逻辑框架开展写作。正文的第一章梳理了M区推行基层政府减负政策的总体情况,包括基层政府减负政策出台背景的梳理,基层政府减负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M区推行基层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三个方面。第二章是对M区基层政府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的现状描述,主要归纳和总结了基层政府减负政策文本应然样态与实然状态存在的差距。研究发现的问题具体包括:文会总量不减、行政效能提升不明显、精简了督考频次增加了督考内容、干部考核指标不清晰以及“条块”权责清单制定不完善。针对现实中发现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M区基层政府减负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基层干部“本领恐慌”、减负政策信息传输内容失真与重复、督查检查机制有待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有待细化和“条块”权责关系失衡。第四章是为M区基层政府减负政策执行偏差提供矫正路径。切实推进M区基层政府减负工作,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进行审视。主观上,需要注重基层干部自身本领的提升;客观上,需要优化信息传输方式,确保政策信息内容反馈的真实性,减少上级政府的决策偏差;完善的督考机制,将适当的压力转化为一种“倒逼机制”,反向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细化基层政府干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晋升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基层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理顺“条块”权责关系,以完善的“权责清单”明晰职能部门与基层政府间的权责事项和范围。  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减负工作兼具复杂性、多变性与顽固性等特点,基层政府减负政策取得理想化的收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各级政府合理把控节奏,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执行层面多下功夫,持之以恒,切实为基层减负。

基层政府;基层减负;政策执行;执行偏差

西南政法大学

硕士

政治学

周振超

2022

中文

D630.1

2022-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