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桂西北环境移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侯娅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引用
西南喀斯特地区与黄土高原同为我国贫困和环境退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是缓减人口压力和实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为探讨大规模的移民对环境移民迁入、迁出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指导环境移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恢复重建,本文选择桂西北环境移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移民迁入、迁出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并在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环境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依次为:灌丛、撂荒地、次生林、坡耕地、退耕地;且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仅次于灌丛,坡耕地撂荒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水分、养分条件;灌草较乔木有较好的培肥性,在环境移民迁出区退耕还林还草时应优先考虑恢复灌木和草本等先锋植被;在土壤质量改善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乔木的间植。 (2)在环境移民迁入区的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QI)随着土地开发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QI 值在1996、1998、2001、2005 年分别为0.75,0.35,0.33,0.99。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1m 土壤储水量依次为:坡耕地>园地>荒草地>灌丛>次生林,土地方式变化对移民迁入区土壤水分未造成不良影响。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增施磷肥、钾肥,在环境移民迁入区推广坡地修筑梯田保水保肥。 (3)在移民迁出和迁入区土壤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中等偏高,磷、钾偏低。全磷和全钾含量主要受养分来源的影响,受利用方式影响较小;速效磷、有效钾主要受施肥的影响,同时有效钾含量还受植被覆盖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

环境移民区;土地利用;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质量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硕士

生态学

王克林;陈洪松

2007

中文

X171.4

76

200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