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下液的影响

苏宁
广西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下液(SMF)残留率、持续时间的影响及SMF对视力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8-2020.0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经OCT检查确诊为累及黄斑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研究及手术知情同意书。根据术中是否行玻璃体腔注气,将患者分为A组(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24眼)、B组(单纯巩膜扣带术组,33只眼),其中A组术后面向下的保持俯卧位24h,而B组术后嘱患者保持适当体位裂孔使裂孔位于最高位。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d,1wk,1、3、6mo双眼均行完善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等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SMF的残留率及持续时间、BCVA、视网膜下液高度(SMFH)、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眼压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SMF残留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MF残留率均较B组低;A组SMF持续时间的75百分位数为2d,持续时间均值为19.1d(95%置信区间,3.6-34.7d);B组SMF持续时间的75百分位数为90d,持续时间均值为126.8d(95%置信区间,108.7-145.0d),两组SMF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MF持续时间较B组短。A组术后6moSMF残留率仅为4.2%而B组SMF残留率高达60.6%;术后2d、1wk、1mo、3mo、6mo两组SMFH、C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MFH、CRT均较B组低。两组时间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CVA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提升;同时手术方式与时间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与时间交互作用明显,两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变化程度是显著不一致的;两组手术方式主效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不是导致logMARBCVA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两两对比,两组术后2d、1mo、3mo的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6mo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mo、3moBCVA优于B组,术后6mo两组BCVA无明显差异。两组患眼BCVA增加倍率比较,手术后2d、1mo、3m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wk、1mo、6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wk、1mo患眼BCVA恢复速率较B组快,手术后3至6个月BCVA恢复速率基本趋于稳定;B组BCVA增加倍率术后2d至1wk表现为先升高,术后1mo至3mo再下降。术后6m两组视网膜复位率(100%vs100%)、术后2d、1wk高眼压发生率(16.7%vs21.2%;0%vs6.1%)、玻璃体浑浊发生率(16.7%vs18.2%)、黄斑前膜发生率(13.0%vs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脉络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加重、黄斑裂孔、晶状体后囊混浊等并发症。  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可以降低累及黄斑的RRD患者术后SMF残留率,缩短SMF持续时间,促进SMF吸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水肿消退,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SMF对视觉预后的影响表现为视力延迟恢复,视力延迟恢复可能发生在术后1个月至3个月,但其存在可能不会影响最终最佳矫正视力。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黄斑下液;黄斑中心凹;巩膜扣带术

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

眼科学

钟海彬

2021

中文

R779.6

202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