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选择性交替置钉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应用

凤玉足
广西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通过选择性交替置钉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应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矫形效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提供更多可行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人,并接受后路腰椎椎板减压、腰椎侧凸矫正、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治疗。总例数为29例。按照在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分布方式不同,分为后路腰椎椎板减压、腰椎侧凸矫正、椎间融合器植入、选择性交替内固定组(选择交替组)和后路腰椎椎板减压、腰椎侧凸矫正、椎间融合器植入、连续内固定组(后路连续组)。选择交替组共14例,年龄分布51-66岁,平均年龄58岁。性别构成为男性3例,女性11例,后路连续组15例,年龄分布50-75岁,平均年龄61岁,性别构成为男性3例,女性12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discheight.ID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长,固定椎体数量、置入螺钉数量、减压融合节段。早期及晚期并发症。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LL。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畸形矫正率,末次畸形矫正率,末次矫形丢失率。末次的椎间隙高度。记录随访的ODI评分、VAS评分。  结果:选择交替组中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后路连续组平均随访时间平均为11个月。统计选择交替组及后路连续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矫形效果上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的Cobb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及末次的LL较术前明显改善,恢复一定生理曲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进行对比发现术后及末次Cobb、LL,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术后畸形矫正率,末次畸形矫正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式均有良好的矫形效果。两组末次随访矫形效果维持良好,在末次矫形丢失率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前、术后ID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术前、术后IDH,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ODI及末次VAS较术前下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固定椎体数、减压融合节段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异(P>0.05),在置入螺钉数目对比中,选择交替组明显较后路连续组明显减少,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异(P<0.05)。术后并发症统计中,在选择交替组中,患者术后出现1例因脂肪液化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在后路连续组中,患者术后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尿路感染。1例下端的螺帽松动。  结论:我们通过研究与分析选择性交替组与后路连续组,两种方式对治疗DLS均有良好的矫形及术后维持效果,活动功能改善明显。综合考虑,我们认为通过选择性交替置入螺钉减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在手术治疗能减少一定的创伤,减少椎弓根螺钉的使用可降低治疗费用。选择性交替置钉在治疗DLS上是安全、有效的。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交替置钉;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

外科学

陈前芬

2021

中文

R687.3

202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