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儿童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与遗传学研究

曾丹
广西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通过总结16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患儿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PHP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  1.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患儿资料。  2.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行医学全外显子组检测(包括GNAS、PRKAR1A、PDE4D/3A、PTH1R基因),筛查出与临床表型相匹配的变异的基因序列,对变异序列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及致病性分析;以及应用甲基化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GNAS基因进行甲基化检测。  3.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特点及诊治经验。  结果  1.16例临床诊断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共有9例男性、7例女性,平均起病年龄5岁(2~12.4岁),平均病程4.6年(1周~10.6年);临床多以癫痫样发作(13例,81.3%)、手足搐搦(7例,43.8%)为主要症状,其中6例(37.5%)患儿曾误诊为原发性癫痫;另有14例(87.5%)患儿具有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表型,9例(56.3%)合并临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75.0%)合并智力落后;实验室检查均有低血钙、高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头颅CT/MRI提示13例(81.3%)患者出现颅内钙化。所有患儿均使用骨化三醇、钙剂、低磷饮食进行升钙、降磷治  疗,另对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个体化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治疗,预后良好。  2.10例进行了基因检测的患儿中,共检测到6例GNAS基因变异。5例PHP-Ia/Ic型患儿分别为无义突变1例(c.723_724insTG),移码突变4例(2例c.2494_2497delGACT、1例c.1159delA、1例c.565_568delCTGA),其中c.2494_2497delGACT(p.Asp832MetfsTer14)、c.1159delA(p.Met387fs)、c.723_724insTG(p.Thr242Ter)尚未有文献报道。1例PHP-Ib型患儿为父源单亲二倍体导致的GNAS基因广泛甲基化异常。  结论  1.PHP为罕见遗传病,首诊误诊率高,对抽搐起病的患儿应考虑PHP的可能,并尽早行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等检查以协助鉴别。  2.PHP分型复杂,进行包括GNAS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在内的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分型。  3.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他表型时应予以相应个体化治疗。  4.GNAS基因c.2494_2497delGACT、c.1159delA、c.723_724insTG为首次报道的PHP致病性突变。

儿童患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遗传学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

儿科学

蓝丹

2021

中文

R582.2;R725

202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