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二战后泰国稻米产业史研究

陈爽薇
贵州师范大学
引用
泰国种植稻米的历史悠久。本文概述了二战前泰国稻米产业的历史及其在传统经济中的地位,从二战后泰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视角,梳理了稻米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变迁的历史。  在1850年代之前,泰国的稻米种植主要是满足国内民众的生存需要。此后,西方列强在远东进行殖民扩张造成的压力,迫使泰国政府主动开放国门,大米由此成为泰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在泰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也使稻米产业化的开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大米对于泰国的价值,不仅是经济性质的,还具有政治意义。一方面,英国在与泰国的战后和谈中企图强迫泰国无偿提供巨额大米。另一方面,战后泰国经济的恢复也十分依赖于大米出口所赚取的外汇。  在冷战期间及其后,泰国的政局总体上是稳定的,泰国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使其获得大量国际经济援助,泰国政府重视国内经济建设,这些因素促使泰国稻米种植及其相关产业获得重要发展,大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泰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稻米产业在泰国经济中的地位尽管重要,但是明显下降了。

泰国;稻米产业史;国际市场;经济结构

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

世界史

刘莲芬

2021

中文

F333.661

2022-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