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香椿种苗性状地理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周玮
华南农业大学
引用
香椿(Toonasinensi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高大落叶乔木,生长迅速,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且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优良树种。本文以国内全分布区的35个香椿种源为材料,开展香椿种子和苗期叶片表型性状和生长性状、SSR分子标记和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分析香椿在我国全分布区的地理变异,并基于叶色差异的转录组与代谢组测定,对转录组和代谢组进行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香椿23个不同种源间种子及叶片性状的差异显著,种源间的变异大于种源内的变异。香椿种源种子长宽性状的地理变异以纬度变异为主,种子厚以经向变异为主,也受海拔双向控制,种子百粒重的地理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向控制。种源叶片大小与采种点经纬度呈负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叶片质量与纬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叶片含水率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海拔呈正相关,叶片保水力与经度、纬度呈正相关。种子全长、种翅长、叶面积、叶周长和叶片保水力与采种点海拔呈正相关关系,种子发芽率与采种点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2)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全长和叶面积总体上呈东北-西南逐渐增大的变异趋势,且南部的种子全长普遍较长、叶面积较大,种翅长和种子百粒重总体呈西北-东南梯度逐渐增大变异趋势,南部种子种翅普遍较长且重量普遍较重,种子发芽率呈西南-东北梯度逐渐提高的变异趋势;叶周长呈北-南变异趋势;同一经度上,南部种源叶周长更长,叶干重大体呈南-北逐渐增大变异趋势;叶片保水力呈由东-西变异趋势,西部的种源叶片保水力更好。  (3)香椿种子及苗期叶片性状与气候因子偏相关结果表明,随着采种点年降水量、无霜期、日照时数及年最高温的增加,种子长度变短,百粒重降低,叶片大小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日照时数增加,叶片变小,叶片重量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含水量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保水力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4)依据种子和叶片性状将23个香椿种源划分为4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湖北恩施(ES)、贵州惠水(HS)、陕西安康(AK)、广西凭祥(PX)、山东济宁(JN)5个种源,这部分种源叶片较大,叶片保水力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第二类群主要是中部和北部种源,包括江西南昌(NC)、河北邢台(XT)、山西运城(YC)和河南信阳(XY)4个种源,此类群种源种子较短,叶片较小,叶片重量较轻;第三类群包括北京(BJ)、湖北黄冈(HG)、河南郑州(ZZ)、安徽淮北(HB)、广西马山(MS)、四川乐山(LS)、重庆涪陵(CS)、云南保山(BS)的8个种源,此类群种源种子较厚,种子及叶片质量较大;第四类群主要为南部和中部种源,包括福建龙岩(LY)、四川朝天(CT)、广东清远(QX)、湖南湘西(XX)、广东乳源(RY)、浙江临安(LA)6个种源,此类群种源种子较长,叶片较小。  (5)30个香椿种源苗木生长速率整体呈现“慢-快-慢”的趋势,但曲线差异明显。种源间苗高速生期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相比之下,南方种源苗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生长前期,但在较短的苗高速生期内生长量增速极快。整体苗高速生期持续110d~203d,生长量为4.84cm~22.00cm,占总生长量的51.84%~65.67%。各种源地径速生期普遍比苗高速生期延后到来,速生期持续101d~239d,生长量为1.78cm~8.21cm,占总生长量的58.04%~72.02%。  (6)不同种源苗高及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为显著。在苗高、地径和冠幅性状上,生长量最大的三个种源分别是广西马山(MS)、广西凭祥(PX)和四川乐山(LS),其次是广东清远(QX)、云南保山(BS)和广东乳源(RY)种源。生长最差的为云南弥勒(ML)、云南楚雄(CX)、甘肃天水(TS)、山西运城(YC)和河南郑州(ZZ)种源。香椿苗期各性状重复力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苗高R?冠幅R?地径R?分枝数R。苗高和冠幅的种源重复力均在0.5以上,处于中高重复力,说明这2个苗期性状受遗传因素控制较大。  (7)分别筛选了15对香椿SSR引物和3对叶绿体分子标记引物,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1.0μL80ng/μL、引物1.0μL10μmol/L、dNTPs0.3μL10mmol/L,Mg2+1.5μL25mmol/L、Taq酶0.1μL5U/μL、10×Buffer2.0μL,剩余用ddH2O补足。  (8)香椿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显示每个种源的观测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10.4、0.5398±0.0171和0.5328±0.0281,观测杂合度均值略高于期望杂合度均值,其中,河南信阳(XY)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e=0.65)。叶绿体分子标记显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57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32,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三个群体是广西凭祥(PX)、浙江临安(LA)、重庆涪陵(CS),其值分别为0.68、0.67、0.61。  (9)香椿群体具有较高强度的遗传分化(核SSR:Fst=0.2233;cpDNA:Fst=0.8593),存在弱的距离隔离效应(IBD)。通过回归方程拟合模型,SSR分子标记15对引物地理隔离模式为:a=-0.1416,b=0.0708,P<0.001,R2=0.0512,叶绿体3对扩增序列拼接序列地理隔离模式为:a=-0.2586,b=0.1184,P<0.001,R2=0.0555。  (10)利用Phylip软件包对所有种源进行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子标记均可将所有的种源划分成两类,第一类包含大部分的南方种源,两种分子标记均将广东清远(QX)、广东乳源(RY)、广西马山(MS)、广西凭祥(PX)、四川乐山(LS)、四川宜宾(YB)聚在第一类,重庆涪陵(CS)和四川朝天(CT)都处于过渡带,第二类主要是中北部的种源,也夹杂了少量南方的种源。  (11)在对香椿绿色和红色嫩芽转录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时,共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94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上,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富集到4条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通路,筛选到23个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结构基因和27个转录因子。  (12)对香椿绿色和红色嫩叶进行代谢组检测,共鉴定到代谢物660种,从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87种。将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在糖代谢、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上,其中在花青素合成通路上有差异代谢物10个。  (13)将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在苯丙烷、类黄酮、黄酮和黄酮醇、花青素代谢通路中存在显著相关,推测PAL、4CL、CoumCoA3H、ANS和UFGT正向调节花青素的合成,CHS逆向调节花青素的合成。

香椿;遗传多样性;地理变异;分子标记;种苗性状

华南农业大学

博士

林木遗传育种

陈晓阳

2020

中文

S644.4

2022-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