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广州湾白雅特城建筑研究

蔡为哲
华南理工大学
引用
“广州湾”为广东省湛江市前身,地处岭南之南、北部湾之东,1899年至1945年间为法国租借地,隶属于法属印度支那。白雅特城在清廷军防要塞海头炮台原址上发展而来,在广州湾初期为法军基地,自1910年起成为广州湾首府。本文以白雅特城建筑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法国驻广州湾军队、广州湾民政当局和教会三方力量在白雅特城的营建。  近年来,法文史料的发掘为广州湾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在城市规划史领域已有新成果,但建筑研究尚未成系统。已有研究集中于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等重要个案,多侧重对建筑现状的描述,而建筑与规划的关系、建筑群落的历史演变、建筑设计逻辑、建筑技术等在以往研究中较为缺乏;而且,早期白雅特城军事区中所建造的大量兵营建筑未被具体讨论。  据作者考证,原白雅特城内现有十二处西洋建筑遗存,其中九栋建筑的建造时间、建筑命名等基本信息存疑,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本文结合法文史料、历史地图、建筑旧影像和现场勘察,对现存及已消逝建筑的位置、建造年份、始建功能等信息进行考证,并以历时性视角,将建筑置于城市空间演进的情境之中进行研究。  论文指出,白雅特城的空间演变体现出“租借地”的身份特质,从军事体系到民政体系的更迭是动态化的历时发展过程,构成了其城市空间的独特性。法军在白雅特城的早期营建基于军事体系中的军衔、兵种等级;在首府时期,民政当局对白雅特城土地的再分配遵循原有空间等级,同时城市职能、公共空间渐趋完善。在建筑层面,论文厘清数栋白雅特城建筑的基本信息,并探讨其选址、朝向、风格、装饰与材料等对建设主体意识形态的显露。早期兵营建筑群建造于1902年前后,为典型的外廊样式,呈现出连续券廊、屋顶样式等较为统一的设计手法,而建筑体量、券洞尺寸与模数等则体现出使用者的地位差异,现有“西营邮政局旧址”等三处遗存;新首府建设中,多数原兵营建筑得到沿用,新建建筑中现被命名为“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的两座建筑分别为建成于1913年的白雅特城旅馆和1921年的总公使邸,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教会与军方、民政当局保持着依托又相对独立的微妙关系,分属于天主教、基督新教的两座教堂建筑体现了外部环境与内源宗教精神的共同塑造。  从广州湾白雅特城建筑研究中,可窥见一段中、法、越建筑文化交流史的切面,亦可为各建筑遗存的价值判断及其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白雅特城;空间演变;兵营建筑;形制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

硕士

建筑历史与理论

冯江

2021

中文

TU-092

2022-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