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再思考

刘金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引用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思想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是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探讨,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片面化倾向,这种做法是有违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原意和完整性的。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考察方向的转变。马克思早期受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影响,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后来又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影响,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到最后从现实的人的活动中去把握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尤其是注意到生产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对人的关怀是一以贯之的,“早期”和“成熟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相统一的。也正因此,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论述人的本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从而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提供了一个有逻辑、有层次的完整图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观点使人的本质回到人自身,排除了人的本质外在化,是科学地研究人的本质的逻辑前提;“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一般性原则,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向;“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的本质引向现实社会,转向人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科学武器;“人的需要”只是人的一种特殊属性,体现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欲求。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规定是多维的,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人应该是一个“完整性的人”。所谓“完整性的人”作为主体是指马克思视域中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是既有价值指向又有现实表现的人,其最终指向就是以自由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的人。完整性的人的本质是人的价值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人的价值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现实的人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劳动这种生产生活是类的特性,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就是人的本质的内容,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本质的形式,劳动与社会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消除了异化,人的劳动实现了现实化,真正地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人全面占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本质和现实本质在逻辑和历史中实现了统一,从而表现出完整性的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本质;社会关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

硕士

哲学

曾德生

2021

中文

B038

2022-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