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茹炜炜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引用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化疗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青蒿琥酯是我国开发的新型抗日本血吸虫药物。本文实验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青蒿琥酯对感染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合用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旨在为进一步探讨青蒿琥酯的抗虫效果和优化药物的使用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一 体内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 以定量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2h、1d、3d、7d、12d、14d、16d、25d、35d和42 d后分别一次性灌服500mg/kg青蒿琥酯,给药后4周解剖小鼠,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结果:1d、3d、7d、12d、14d、16d、25d、35d和42 d治疗组鼠的减虫率分别为16.9%、18.0%、71.3%、50.2%、36.9%、31.3%、45.3%、58.0%、26.4%。提示青蒿琥酯对小鼠体内1~42d龄的日本血吸虫均有杀灭作用,但以对7~35 d龄虫体杀灭效果更为明显。 二 体外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 将日本血吸虫尾蚴和毛蚴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溶液中,不同时间后观察其形态学、运动形式变化及存活率。结果:当尾蚴暴露于20×10-3mol/L青蒿琥酯溶液中,尾蚴头、体部即刻出现短暂性的剧烈摆动,随后摆动速度开始逐渐减慢,头、体部拉长伸直由最初的“逗点状”变成“直线状”,第5min 100% 尾蚴沉底死亡;当尾蚴暴露于10×10-3mol/L的浓度中,2min、5min、10min和20min后死亡率分别为7.0%、80.9%、94.4%、100%;当暴露于5×10-3mol/L的浓度中,2min、5min、10min、20min、40min和60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0、6.2%、10.1%、11.2%、56.2%和95.3%;当暴露于10-3mol/L中时,各时段尾蚴死亡率分别为0、0、0.5%、2.3%、6.1%和8.7%。 当毛蚴暴露于40×10-3mol/L青蒿琥酯溶液中时,泳动速度逐渐减慢,至第5min 100% 毛蚴沉底死亡;暴露于30×10-3mol/L浓度中5min后,毛蚴死亡率为87.7%,第10min 100%死亡;当暴露于20×10-3mol/L浓度中5min、10min、20min、40min和60min死亡率分别为3.8%、23.1%、71.2%、100%和100%;当暴露于10×10-3mol/L浓度中5min、10min、20min、40min和60min,毛蚴死亡率为3.1%、4.6%、6.3%、39.8%和52.6%。提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毛蚴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三 青蒿琥酯对感染宿主T细胞亚群的影响 以定量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在小鼠感染后第6d开始每天灌服青蒿琥酯300mg/kg1次,连给6d。于灌药结束后1d和1w 、2w、3w 、4w分别经鼠尾静脉采集外周血液标本,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4+和CD8+T细胞数值,计算二者比值。 感染鼠在服用青蒿琥酯1d和1w 、2w、3w和4w后CD4+/ 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5.29±1.34、4.45±1.34、2.98±0.80、4.39±0.76和5.48±1.01。认为青蒿琥酯可降低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早期升高的CD4+/ CD8+T细胞比值,对感染鼠早期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四 青蒿琥酯、吡喹酮及联合用药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小鼠定量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分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灌服青蒿琥酯、吡喹酮或分次服用两种药物:感染后第7d灌服500mg/kg青蒿琥酯组;感染后第35d灌服500mg/kg青蒿琥酯组;感染后第30d灌服300mg/kg吡喹酮组;感染后第7d和35d分次灌服500mg/kg青蒿琥酯组;感染后第7d灌服青蒿琥酯500mg/kg,第30d再灌服吡喹酮300mg/kg组。各组小鼠于感染后45d解剖,观察肝脏表面病理变化后,按门脉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采集肝脏和肠组织进行消化,计算减卵率。 1 肝脏表面观察比较 对照组鼠肝表面呈暗褐色,质地硬,凹凸不平,弥散性分布有乳白色栗粒样虫卵结节;除有3只鼠肝表面零星分布有虫卵结节外,青蒿琥酯和吡喹酮 7d和30d给药组鼠肝表面与正常肝脏相似;青蒿琥酯7d和35d给药组每鼠肝表面均散在分布有虫卵结节,肝脏色泽正常,质地软;吡喹酮30d给药组变化与青蒿琥酯7d和35d给药组相似;青蒿琥酯 35d给药组鼠肝表面虫卵结节较吡喹酮30d给药组为多;青蒿琥酯 7d给药组肝脏表面结节较多,色泽基本正常,质地稍硬。 2 减虫率 青蒿琥酯 7d和35d给药组的减虫率为91.1%;青蒿琥酯和吡喹酮 7d和30d给药组减虫率为88.4%;青蒿琥酯 7d给药组、青蒿琥酯 35d给药组和吡喹酮 30d给药组的减虫率分别为72.2%、58.4%和83.8%。 3 肝减卵率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 7d和30d给药组肝减卵率为90.7%;青蒿琥酯 7d和35d给药组为87.6%;青蒿琥酯 7d给药组、青蒿琥酯35d给药组和吡喹酮30d给药组分别为77.3%、49.6%、84.4%; 认为:感染后7d服用青蒿琥酯,30d再服用吡喹酮的联合用药方法及青蒿琥酯在感染后7d和35d服用的用药方法均有较好疗效。

日本血吸虫;青蒿琥酯;吡喹酮;联合用药;T细胞亚群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硕士

病原生物学

梁幼生

2006

中文

R383.24

83

2007-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