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从《英诗译稿》看郭沫若翻译思想

肖叶
广东工业大学
引用
郭沫若是当代中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郭沫若的翻译活动起源于1915年,长达约半个世纪的翻译实践活动,让他不仅在翻译数量上形成了难以超越的地位,还促使他对译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颇具特色的翻译思想。作为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郭沫若提出“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的翻译思想。  在当今有关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是从郭沫若早期的翻译活动着手,对其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鲜有研究对其晚年所做的五十首英诗汉译的翻译活动展开深入地分析和探索。本论文通过对郭沫若晚年英诗汉译的活动进行解剖,立足于《英诗译稿》文本分析,从翻译的选材、翻译的方法以及对八首原诗的解读等层面,来探究郭沫若晚期英诗汉译的特点,来探讨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郭沫若始终把创造性作为他译诗论说的关键和核心。通过对译诗外在形式、内在韵律、用词以及句式等方面的变化,郭沫若成功地实现了在改变诗歌外在形式的同时又保留住了原作的气韵和风味。此外,本研究从意识操控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意识形态对其译介活动的操控。通过分析得出,在看似波澜不惊的诗歌翻译的表象下,包含了其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发出的无声而又强烈的对抗。最后,通过从时间、诗歌形式和主题两方面对郭沫若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活动的大致梳理,可以看出,即使晚年处在位高权重的地位中,郭沫若仍保留了自己的浪漫气质,借诗抒怀。总之,从其人生晚年时期的译作中,我们既能看出郭沫若在其晚年的诗歌翻译过程中对“创作”的推崇与坚守,更能看出郭沫若借用自己惯用的翻译思想来倾吐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之情。  对《英诗译稿》中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郭的翻译思想有更加全面与客观的了解,还能更好地指导我们把握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的灵活性与复杂性。

汉英翻译;诗歌文本;翻译技巧

广东工业大学

硕士

翻译

陈晓茹

2021

中文

I046;H315.9

2021-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