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手机影像创作在城市记忆中的应用研究

韩蕊鸿
武汉纺织大学
引用
本文立足于手机影像的全新表现形式,并结合传统纪实影像理论,针对手机影像在城市记忆中的创作问题进行研究。从传统摄影学科的纪实性创作角度对经典城市影像的学术历史进行梳理,将经典理论及实践创作与当代手机摄影相结合,以弥补大众化时代的手机摄影在理论和创作方法中的不足。通过手机纪实创作并结合案例分析,将研究成果与个人作品相联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应用。  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影像发展历程中的媒介简化、城市变迁及创作方式等问题开展了研究,以此来探索城市影像的创作方式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笔者运用图像学方法对经典城市形象进行深刻解读,分别从视觉语言、图像故事、象征意义这三个维度分析出城市记忆影像的变迁,进而总结出这三个维度彼此之间对作用及相互关联,其具体表现在视觉层面的转变、身份层面的转变、空间层面的选择以及时间变迁等四个方面。结合上述分析,手机与传统创作相比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将重点研究传统相机与手机的区别,剖析手机影像的优势及特点,以及手机摄影在城市影像记录方式上的创新应用。笔者选取《认识武汉》专题手机摄影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从风格、创作理念、“个人视角”及“局部即整体”等方面,笔者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城市纪实摄影在手机媒介作用下的影像“真实观”,和对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拍摄理念的当代新阐释与突破性拓展,以及手机摄影在城市记忆影像创作上的新风格。  为了研究手机影像创作在大众城市记忆中的应用,笔者针对不同创作者的城市记忆与经典城市影像展开调研,采取质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并选取了24位手机摄影者,通过访谈与分析,将手机时代的城市影像记忆分为三个层次:群体的共同记忆、小众的城市记忆、个人的城市记忆。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充分发挥手机媒介的特征,聚焦手机城市记忆影像创作,以及自我与城市的关系中的表达缺失。以《我的青春,我的武汉》为主题进行了实践,通过人们的生活,从“青春记忆”的角度,记录青年人心目中的武汉,同时形成武汉记忆的新篇章。笔者试图将传统的影像创作理论与方法,同当下手机表现技术相结合,来拓展纪实影像在"城市记忆"中新的表现形式及内容。

城市记忆;手机影像;视觉语言;图像故事

武汉纺织大学

硕士

艺术设计

沈祥胜

2021

中文

J524

202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