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湖北利川乡村民宿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王波林
武汉纺织大学
引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大城市之间兴起形成了一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乡村度假。作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乡村民宿赋能乡村振兴。其兼具乡土性和地域性特征,是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鲜明的在地智慧,更是精神文化体验的载体。  然而乡村民宿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一哄而上,出现了复制现代生活空间,导致了乡村图景的缺失;低质量的规模扩张,无法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等等问题。不同的民宿有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其外在空间形态反应了内在发展模式的各个要素的关系,发展模式又指导于空间形态的特征形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本课题以利川地区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切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围绕利川乡村民宿的发展历史、现状、空间形态特征、设计不足,以及与优秀民宿发展模式对比等几方面展开,以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具体的个案和比较剖析为手段,思考利川乡村民宿出路。  文章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梳理了民宿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方向,界定了乡村民宿、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阐明了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动关系。其次,基于资料收集和田野考察,总结了其发展演变,主要分为起源期、成型期、提升期和未来期,分析利川民宿形成特点,对利川乡村民宿有一定基础性的认知。再者,选择利川10个片区典型性的民宿进行测绘走访,深入了解其现状。从选址、交通村巷、公共节点、样式语言、空间组合、材料结构、室内设计分析,并将其概括为传统型、新农村型、现代混合型和特色小镇型四大类型,由外到内剖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和不足。  最后,通过理论研究、设计案例分析与日本北海道、台湾民宿发展模式比较思考,根据当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提出了以“民”为核心,围绕地理环境的“民乡”、生活空间的“民生”、在地产业的“民本”三大要素而展开的新“三民共生”发展体验式模式。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利川民宿形态与空间理论基础,为设计提供指导作用,从而助力于乡村振兴。

乡村民宿;空间形态;发展模式

武汉纺织大学

硕士

设计学

傅欣

2021

中文

TU268

202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