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储层评价研究

刘颜
长江大学
引用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油气勘查面积3011.8km2,主力含油层系为长8、长7、长6,已打井近百口,二维地震1662.32km,三维地震837.483km2,目前在长6段、长7段等组段多口井得到工业油流,但整体勘探开发水平较低,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储量及开发建产区。彬长区块长6段和长7段油层组主要位于湖相三角洲前缘与浅-半深湖相沉积的过渡地区,虽然砂体发育面积较广,但不同期次和不同成因的砂体分布规律差异较大;长6段和长7段油层组储层多为低孔、低渗、致密的非常规储层,受储层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井区间在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特征和测井电性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寻找低孔特低渗背景下的相对高渗“甜点”储层是彬长区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长6段和长7段油层组油水关系复杂,油层解释符合率低,试油成果较差;总的说来,彬长区块长6段和长7段油层组存在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裂缝发育,储集类型多样,流体性质及分布复杂,油层类型多样,产能差别大,低效油层多,油井产能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问题。但总体上彬长区块长6、长7油层组砂体发育,储层含油性好,油气资源量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远景,因此开展精细划分油层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进行有效储层分类、制定储层的定量评价标准,并在储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基础下,进行储层有利区域优选,为彬长区块低孔、超低渗、低丰度、低产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彬长区块延长组油层段的进一步突破以及快速增储上产的当务之急。  从华北克拉通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区域构造演化、区块勘探开发概况及邻区的研究成果入手,根据前人的研究认识,本文充分利用彬长区块已有钻井、测井、录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通过对厚度变化特征、地层单元沉积旋回及电性特征对比,对彬长区块长6段、长7段和长8段地层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明确层段地层发育及展布特征,同时在全区开展延长组地层划分和对比,精细划分油层组;在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之上,结合已有的沉积相研究,通过岩心观察与薄片分析,结合露头资料和测井分析资料,总结彬长区块长6与长7主要砂体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粒序特征、剖面结构以及测井相特征,在对彬长区块取心段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对单井长6与长7段的沉积微相开展研究,同时结合彬长区块外围研究成果及区域沉积背景,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及相标志的建立,明确有利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开展各油层组的岩性、沉积特征、剖面结构以及测井相特征研究,侧重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沉积相等方面开展研究,结合薄片观察、压汞曲线和描述,对彬长区块基质孔隙发育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行有效储层的识别和分类,将彬长区块长6段和长7段复杂砂岩储层各划分出2类有效储层类型;以储层岩性、物性、电性  和含油性等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寻找出典型井的电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开展典型井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等四性分析;研究储层物性与粒度、成分、杂基含量等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成因砂体的储集物性特征,研究不同成因砂体的成岩演化路径及各成岩作用强度,确定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砂体厚度、储层类型等,进行彬长区块储层分类评价,研究不同产能段的储层特征,根据产能进行储层物性下限研究,并对储层进行相应的分类评价,在储层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长6段和长7段储层开展平面上综合评价,预测和优选了彬长区块长6段和长7段储层的有利储集相带。  成果如下:①在掌握彬长区块已完钻的近百口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沉积旋回结合厚度渐变原则,对彬长区块的近百口井延长组小层进行了重新对比划分,将目的层长6细分为长61、长62和长63三层,长7细分为长71、长72和长73三层,将长8细分为长81和长82两层。②彬长区块主要沉积一套与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为辅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碎屑流砂体单期分布面积较小,但厚度大,发育期次多,常常多期叠置形成厚层的砂岩,是长6段和长7段的主力砂体。③结合压汞曲线,薄片观察,储层的物性、孔隙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辨别出彬长区块长6段和长7段各2类有效储层。④在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等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开展储层评价研究,根据储层评价并利用此标准优选出长6段和长7段的二类油气有利储集区带,其中一类为砂体厚度大且连片发育的区域,另一类为砂体厚度虽较小且局部裂缝发育的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评价;油藏勘探;孔隙结构;沉积相

长江大学

硕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谢锐杰

2017

中文

P618.13

2021-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