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3-6岁儿童社会结构认知偏好的研究

刘小白
闽南师范大学
引用
通过日常社会互动,个体习得了与本民族文化相对应的关系图式,这对其今后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社会认知活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发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社会结构的认知有一种环性偏好。那么,这种偏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是否存在差异呢?本研究探讨(1)在中华文化背景和印尼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两种儿童对社会结构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2)两种儿童的认知偏好是否表现为环性社会结构和线性社会结构的认知偏好。  研究一:采用自由回忆范式,让中国和印度尼西亚(4~6岁)儿童各自学习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经过改编并设置有两个控制变量:人际关系(环/线性结构)和故事情节(环/线性)。探讨中国和印尼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结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被试更容易正确回忆环性人际关系结构故事,而对线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回忆往往成绩较差;印尼被试则在回忆线性人际结构故事上有明显的优势,对环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则表现较差。中国和印尼被试回忆环/线性故事情节的故事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证明,中国和印尼被试在回忆民间故事时可能存在社会结构认知差异。  研究二:采用故事补全范式,进一步证明中国和印尼儿童存在环/线性社会结构认知的偏好。结果显示,中国被试更容易建构环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印尼被试更偏好于建构线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结果表明,中国和印尼被试在建构社会性故事时存在加工偏好,即中国被试可能具有环性社会结构加工偏好,印尼被试可能存在线性社会结构加工偏好。  通过两个实验发现,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社会结构认知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被试回忆环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正确率远高于对线性人际关系结构故事的回忆,在进行补全故事任务中,被试也容易建构成具有环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在印尼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被试回忆线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正确率远高于对环性人际关系结构故事的回忆,在进行补全故事任务中,被试也容易建构成具有线性人际关系结构的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华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存在环性社会结构加工偏好,印尼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存在线性社会结构加工偏好。本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环/线性社会结构认知差异,揭示文化图式对个体认知的深刻影响,为跨文化交流、学习、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童心理学;环性社会结构;线性社会结构;认知偏好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

基础心理学

赵广平

2021

中文

B844.1

202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