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

张燕平
闽南师范大学
引用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类部分重复性劳动,人工智能劳动随之成为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劳动形态既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巨大冲击,也对人们的劳动观提出新的培塑要求。因此,从人工智能论域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是人工智能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劳动意识有所增强,高校劳动实践形式丰富多样。但是,由于教育环境、教育意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仍存在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劳动态度较为被动和消极、劳动习惯较差等问题。如何顺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劳动观教育,从而有效地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与传统劳动观教育不匹配的问题,正是现阶段亟需探讨的话题。坚持以人工智能为导向,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的劳动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教育合力。从社会维度看,既要营造创新劳动的文化氛围,也要做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从学校维度看,要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园环境、实践载体、教师队伍等为切入口,切实发挥好学校劳动观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家庭维度看,要通过家风营造、家长示范等途径让家庭教育助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从个体维度看,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引到学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专业学习、参与劳动实践,以此养成与时俱进的劳动观。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人工智能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朱志明

2021

中文

G641

202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