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全域旅游视角下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肖肖
重庆工商大学
引用
在旅游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新时代的伟大战略。我国由于各区域间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差异,加上行政区域的划分所导致利益的分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严重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效应,以及居民对旅游需求的不断上升,使得各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打造,因此区域间竞争日益激烈。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旅游竞争力,有利于为各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通过对省际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测度,协调度状态、趋势演进以及空间演化分析,试图能为各省区把握自身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升竞争力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本文按照行政区划原则,以省域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在对省际旅游竞争力概念分析界定、梳理相关理论和回顾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全域旅游内涵,构建省际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三角模型对其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以及旅游产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度状态和发展变化趋势研究,地理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间结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十年间省际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和协调度不断上升,但差距逐步加大,呈现出东-中-西逐步减弱的梯度性区域差异。2.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协调状态,省际协调度在环境竞争力层面上升幅度最大,在产业竞争力层面上升幅度最小。3.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变化路径为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轻度协调和中度协调变化趋势。3.旅游经济、产业和环境竞争力三者表现出相互促进的耦合机理,即任意两者的水平较高时,另外一个发展层面也较高。4.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较高的省份其旅游协调程度也越高,旅游竞争力与旅游协调度为正相关性。5.据空间分析得知,省际旅游竞争力表现为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旅游竞争力强的省份之间彼此相邻,竞争力低的省份彼此相邻;此外竞争力综合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协调度存在马太效应。最后,根据各省际旅游产业、环境、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采取东中西结合,支援互助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加强分工与协作。

全域旅游;竞争优势;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

重庆工商大学

硕士

旅游管理

吕志强

2021

中文

F592.7

202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