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硬粒小麦-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祁晓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引用
远缘杂交是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5种硬粒小麦同中间偃麦草及其新种质(寒地麦草)杂交,并对杂种F1、F2材料进行环境适应性选育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旨在为丰富黑龙江省小麦种质资源提供材料基础,为寒地冬小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连续两年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共配制杂交组合9个,完成杂交穗数41个,杂交小穗数445个,小花数952个,获得杂交种317粒,平均杂交结实率为32.28%。寒地麦草1-1-4、9-1-2和中间偃麦草的花期早于其它寒地麦草,与硬粒小麦同步,且抗寒性好,生长旺盛,益于杂交,可作为重点亲本用于今后的杂交工作。  (2)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16份杂种F1中,有2份为小麦类型杂种,其它均为麦草类型杂种。16份杂种F1全部具有再生性,其中6份可自交结实。2020-2021年有16份杂种F1材料越冬返青,具有耐寒性,可以进一步选育鉴定。  (3)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F1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5,F219114-5055-05、F219114-5061、F219114-5061-2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8条。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亚基因组遗传成分有所不同。  (4)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杂种F1染色体组由35条染色体构成,其中有21条染色体来源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14染色体来自于亲本硬粒小麦,F1杂种符合远缘杂交染色体组构成规律,可为下一步选育综合性状好的远缘杂交后代材料提供染色体组的来源证据。

硬粒小麦;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细胞遗传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硕士

遗传学

张延明

2021

中文

S512.103.51

2021-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