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板栗黄化皱缩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

杨文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引用
近年来,在冀东和冀北板栗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俗称“板栗小叶病”的病害,可导致板栗大量减产,且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着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试图明确“板栗小叶病”病原菌及分类地位,探索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通过巢式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Blastn序列比对分析,所获得的植原体16SrDNA序列与北京怀柔区板栗植原体CandidatusPhytoplasmacastaneaeCnYC(EU599362)和韩国板栗植原体Ca.P.castaneae(AB054986)的相似度分别为99.44%和99.60%。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圆形或近圆形植原体存在于枝和叶的细胞中,大小为0.1-0.7μm。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示:“板栗小叶病”病原菌为Ca.P.castaneae,冀东和冀北地区发生的“板栗小叶病”为板栗黄化皱缩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基于16SrDNA序列的虚拟RFLP分析表明“板栗小叶病”病原菌Ca.P.castaneae属于16SrXIX-A亚组,菌株编号为CnYC-Hebei。  利用植原体16SrDNA特异性引物对不同生长期表现板CnYC的板栗叶片和新生枝条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叶片在花期、成熟期和落叶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20.04%、47.52%和66.27%,而萌芽期和展叶期未能检出;发病枝条在成熟期和落叶前期的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3.18%和52.28%。这表明CnYC植原体检出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高。  通过打孔吊袋输液方法筛选了7种抗生素类药剂对CnYC的防治效果,盐酸四环素处理组的防治效果为84.96%、单果重为7.35g、饱果率为88.00%、栗蓬大小为39.36×35.14mm、叶片大小为15.45×6.84cm,在所试药剂中表现最好。多肽四环素和罗红霉素处理组防治效果分别为62.40%和62.41%,在单果重、饱果率等方面表现较好。利用盐酸四环素在秋季打孔吊袋输液、“抓大放小”整形修剪、诱杀刺吸式昆虫和施用生物有机肥进行田间综合防控示范试验,处理组的防治效果为86.36%、单果重为8.09g、饱果率为91.85%、栗蓬大小为49.32×42.33mm和叶片大小为18.12×7.54cm,经过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板栗叶片光滑平整、颜色深绿、大小均一,枝条舒展,栗蓬多而饱满,适时开裂,板栗壳光滑有光泽,栗仁饱满,在整体树势和产量方面显著好于未处理组。

板栗;黄化皱缩病;病原菌;防控技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硕士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孙伟明;王凤春

2020

中文

S436.64

2021-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