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地统计学的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资源的时空动态研究

刘禹希
广东海洋大学
引用
研究经济鱼类的资源密度重心及其空间自相关格局,有助于揭示其栖息地分布特征和深入了解其渔场形成过程,并为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中国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大眼鲷(Priacanthus spp.)作为南海底拖网的重要捕捞对象,其资源正承受巨大压力,故探究大眼鲷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提高该资源评估工作的准确性。本文基于2009~2014年南海捕捞信息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运用重心分布、自举法(Bootstrap)和地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补充了南海经济鱼类的科学研究工作,优化了关于国内海洋渔业资源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的研究方法。各部分研究内容如下:  (1)在调查海域范围内,大眼鲷资源密度呈以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的格局特征,总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资源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为(26.69±7.34)g/h/kW/nets;最低值出现在2013年,为(8.00±0.93)g/h/kW/nets。不同年份大眼鲷资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渔民长期过度捕捞导致资源量降低、捕捞群体小型化。大眼鲷资源密度的变化可能与平均海表盐度异常有关。  (2)不同年份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均分布在南海北部50~100m等深线间;资源密度重心年际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集中在调查海域中部。深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及饵料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导致大眼鲷资源重心发生迁移。  (3)大眼鲷资源密度在70~90km的尺度范围内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及良好的空间结构性(块金系数<25%),主要受环境因素的作用;在90km以上的尺度范围,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受随机成分影响较大。空间变异函数模型种类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影响。大眼鲷资源密度的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和随机性成分的综合影响,如环境条件和人类行为等,使空间自相关水平提升或降低,时空异质性产生差异。资源分布各向异性受海流及冲淡水影响。  (4)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大眼鲷资源在76~87km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且呈显著(P<0.05)聚集分布模式。  (5)年际间大眼鲷资源热点渔区主要集中在研究海域中部50~100m等深线附近,冷点渔区主要在50m等深线附近海域。各年冷热点渔区分布与该年变异函数模型种类相对应。  (6)基于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在促进不同学科间交叉研究的同时,为探究海洋渔业资源空间自相关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时空异质性;空间自相关;南海北部

广东海洋大学

硕士

捕捞学

王学锋

2020

中文

S932.4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