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人性的污秽》中的创伤解读

曾环
安徽师范大学
引用
菲利普·罗斯(1933 - 2018)是继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和索尔·贝娄之后新一代犹太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多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描述美国犹太人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二十一世纪初面世的小说《人性的污秽》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也是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该小说描述了生活在克林顿时代的三位主人公科尔曼、莱斯特和福尼亚所遭受的种族、战争、家庭和社会创伤。本论文将运用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创伤叙事,追踪人物在充满迫害精神的美国社会中悲剧命运的根源,以求探索小说强有力的思想价值。  本论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共计五章内容。引言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作家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以及国内外关于罗斯及其作品的研究综述,由此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视角、意义和框架。简述与本文相关的创伤理论是本章重点。第二、三、四章为论文的正文部分。第二章主要分析遭受了代际传递的种族创伤和社会迫害的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本章试图揭示当时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下黑人的悲惨遭遇,以及黑人在遭受种族歧视后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第三章解读莱斯特·法利的越南战争创伤与社会创伤。小说的多元化创伤书写反映了人们在战争面前承受的巨大痛苦,同时也折射出西方主流社会对于战争的复杂心态,以及罗斯对反战艺术的深度探索。第四章论述福尼亚·法利的创伤经历。通过对福尼亚的描述,作者试图说明家庭创伤和父权社会的迫害对女性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力和持久影响,进而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的污秽,以求揭示罗斯对女性悲惨境遇的同情。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三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帮助读者对黑人、退伍军人和女性等生活在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进行思考。罗斯通过对人物个人命运的变迁描写批判了人性和美国社会的污秽,反映了创伤受害者的艰难生存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进步的期待和对自由与平等生活的向往。

美国小说;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创伤理论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韦虹

2020

中文

I712.074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