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读者期待视野下的丁韪良译《万国公法》研究

曹媛媛
安徽师范大学
引用
作为第一部系统并且完整的法律翻译,《万国公法》对近代国际法传入中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翻译界对该书的研究主要立足于译者并将关注点集中在词汇方面,而忽略了读者群体对译作产生的影响。任何一部译作想要获得成功,前提是要能被读者所理解与接受,这必然要考虑读者的期待。  故本文以读者期待视野为视角,从文学期待视野的语言、文学体裁层面和生活期待视野的文化层面来解读《万国公法》中的翻译现象以及策略,进而探析该译著获得成功的原因。  本文指出,原作为一部内容详实,具有严谨逻辑论证结构的法学著作兼教科书,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法学术语。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有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能更好的符合中国读者的期待,使译本更好的被理解与接受,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及其合译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原本做了调整。首先,在文学期待视野方面,丁韪良为了迎合当时国人的审美需求以及阅读习惯,在语言层面,对词汇以及句法都做了调整。词汇上,使用中国传统词汇来替代一些西方法律词汇或者用汉语构词法来创制新词,抑或是在词后添加注释以便国人理解。句法方面,用中国人习惯的句子表达方式来调整句子结构,如使用短句,主动句,疑问句或者设问句。另外,他通过使用地图,添加小标题,标记数字,增添序言和凡例,删减简化逻辑结构等手段,对文本结构以及文本功能做了改变。  其次,在生活期待视野方面,为了迎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在词汇上,使用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汇来表述一些法律术语。在称谓语翻译中,采用了中文称谓语。在纪年方式上,采用了汉语时间纪年。总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期待,在谴词、造句、谋篇时,选择了适当的翻译策略,以期降低理解难度,缩小审美距离,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译作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法律文本;翻译技巧;汉英翻译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梅晓娟

2020

中文

H315.9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