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过渡区原子核中的高次非简谐振动

程国庆
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
在原子核结构领域,壳模型、集体运动模型、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壳模型反映了核子的单粒子运动,而集体运动模型和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则描述了大量核子间的关联效应,且以壳模型为其共同微观基础。在集体模型中,Iachalo曾提出了振动到γ不稳定过渡区原子核的E(5)临界点对称性,其中以关于β变量的无限深方势阱来描述集体振动。随后,Lévai和Arias将该势函数取为β的六次型多项式,且该模型能更好的拟合该临界点附近核素的能谱。  本文在集体运动模型框架内对振动到γ不稳定运动过渡区临界点附近原子核能谱的理论描述作进一步的修正,引入包含离心位垒的十次型β势,并利用其准严格解来描述该区域偶偶核的低激发能谱和E2跃迁。  本文首先利用十次势模型拟合E(5)模型的能量比和B(E2)值,并与六次势模型的相应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充分显示本理论比六次势模型能更好再现E(5)对称性。作为对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和应用,利用十次势模型计算了该临界点的典型偶偶核102Pd,104Ru,108Pd,114Cd,116Cd和134Ba的低激发能谱和B(E2)值。综合能量比和B(E2)值的拟合结果来看,E(5)模型确能较好描述振动到γ不稳定(形状)相变临界点的典型核素,是三个模型中最好的,而本理论略优于六次势模型。本文最后进一步检验了本理论对该临界点附近核素的适用性,利用本理论对118?128Xe偶偶核进行相同的拟合计算,并与E(5)模型和六次势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理论确能较好描述振动到γ不稳定运动(形状)相变区内临界点附近的偶偶核,从而说明在该临界点附近的核素中存在较明显的高次非简谐集体振动模式。

集体运动模型;含十次β势模型;能量比;B(E2)值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

理论物理

潘峰

2020

中文

O571.2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