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边缘人物“班”的悲剧成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

李子一
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且写作风格多变的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便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第五个孩子》和其续集《浮世畸零人》时隔十二年出版。这两部作品虽然不是莱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因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故事构思以及社会边缘人物生存状况的社会现实问题的主题而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多丽丝·莱辛在这两部作品中先后以“班的母亲”和“班”的视角讲述了具有返古特征的边缘人物“班”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的各种不幸,最后以跳崖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悲剧。这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除了叙述视角的转换,还有故事情节中蕴含的多种伦理因素,例如,主人公的伦理身份,各种人物做出的伦理选择等等。笔者将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探究代表社会边缘人物缩影的班的悲剧原因,旨在揭示如何避免更多边缘人悲剧的发生。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以聂珍钊教授为首的中国学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是以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作品中不同的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伦理原因为目的,并被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当中的一种理论。本论文将《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置于文学伦理学理论中,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探究造成班悲剧的原因。首先,本文从人与自我的层面上,对班的令人困惑的伦理身份及对伦理身份的追寻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无法清楚地认识自我是导致其悲剧的内在原因。其次,从人与他人的层面上,对班的家人陷入的伦理困境及做出的伦理选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家庭伦理责任的缺失是导致其悲剧的一个外在原因。再次,从人与社会的层面上,对社会中个人及机构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社会伦理规范的缺失是导致其悲剧的另一个外在原因。  多丽丝·莱辛通过这两部作品表达了同为边缘人的她对社会边缘人生存现状的忧思。通过结合文学伦理学分析班的悲剧原因得到了道德启示:只有个人不断地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家庭与社会均承担起其伦理责任,才能让社会边缘人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浮世畸零人》;英国文学;小说创作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屈荣英

2020

中文

I561.074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