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特殊儿童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教育启示研究

李娜
湖南大学
引用
特殊儿童观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观念的问题。特殊儿童作为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尊重;作为生命,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权力;作为儿童,有保持天真快乐、稚嫩童真的权利。人类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看法与态度关系着其生存情况、教育状况、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发展,同时与人类自身的自我认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历史的视角和特殊教育发展过程来看,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经历了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压迫到解放、从争论到立法、从盲从到理性、从观念到行动的渐进过程。特殊儿童观的历史嬗变过程受到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与宗教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西方古代特殊儿童观的表现特征是:“杀婴保种”、“排斥与隔绝”、“救济与看管”;中西方近代特殊儿童观的表现特征为:“隔离但平等”、“接纳与尊重”、“控制与服从”、“补偿与理解”;中西方现当代特殊儿童观的表现特征是:“民主与平等”、“交往与对话”、“信任与参与”、“发现与激励”。在对各个阶段特殊儿童观的历史嬗变特征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建立科学的当代特殊儿童观,其发展趋势为:理清当代特殊儿童观分歧与冲突的维度;重视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注重使特殊儿童绵延生命长度、感知灵魂欲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是:特殊教育的目的观要求维护特殊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特生命个性;特殊教育的课程观要求择选适合特殊儿童的内容;特殊教育的方法观要求提高特殊教师的专业性;特殊教育的评价观要求建立针对特殊儿童的多元评价体系。  对从古至今的特殊儿童观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代特殊教育的政策改进提供思考方向,同时也为社会公众对待特殊儿童的观念和看法进行正确引导,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具有偏差、甚至错误的观念,找寻出对当代特殊儿童观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让有特殊需要的人真正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特殊儿童;教育启示;人格发展

湖南大学

硕士

教育学

唐松林

2020

中文

G76

2021-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