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选择研究

杜灵
华南农业大学
引用
林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时代生态建设过程中,林业经济发展的客体开始逐步转移,由林木本身扩展到林下部分,由此衍生的“林下经济”成为林业经济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在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数据统计来看,全国超过三分之一林农选择了林下种植模式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式。可见,林下种植已成为林下经济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模式。但是,林下种植目前却出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林农作为林下种植的主体,理清林农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对于破解林下种植发展困局,提高林下种植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基于不同需求偏好下的多目标生产行为,从利润最大化程度、劳动力投入最小化、风险规避程度和自我社会价值实现目标四个维度对林农进行类型划分,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林农划分为生存压力型林农、利润追逐型林农和社会价值兼顾型林农,并归纳出各种类型林农的特征。  林农是林下种植生产经营决策的行为主体。林农类型的划分是构建林农林下种植行为决策分析框架的前提和基础。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行为决策理论和农户行为决策理论的解读,本文推导出林农选择行为符合“生产目标—约束条件—行为选择”的路径。在此分析框架下林农从事林下种植的行为过程包括生产环节与经营环节两方面。其中,生产环节具有先导作用。首先林农做出种植品种和种植规模的行为选择,然后基于先导行为决策结果,相应做出经营行为决策。因此,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是一个以生产方式选择系统为基础的二阶段影响机制。在林农生产方式选择的约束条件方面,本文以行为决策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从林下种植品种选择和林下种植规模选择两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得出影响林农对生产方式进行选择的内生个体特征因素和外生环境因素;在林农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方面,本文通过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模型推导出林农经营方式选择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利用交易费用原理刻画出林农经营方式不同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以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对调研区域林农林下种植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出不同类型林农的特征,验证了本文关于林农类型划分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对影响林农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并筛选出两个环节中影响林农选择决策的显著性因素,从而验证实证结果与前文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选择路径的契合性。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根据不同类型林农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林下种植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1)不同需求偏好下的多目标生产行为是对林农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林农行为的多目标性可以从利润最大化程度、劳动力投入最小化、风险规避程度和自我社会价值实现目标四个维度进行衡量和描述,并由此可将林农划分为生存压力型林农、利润追逐型林农和社会价值兼顾型林农。(2)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行为包括生产方式选择和经营方式选择两个重要方面,且生产方式选择是基础;同时,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遵循“生产目标—约束条件—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3)各类型林农生产经营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如下:  ①生存压力型林农:生产方式选择以普通经济价值作物种植为主,主要受内部特征中的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影响;经营方式选择以个体经营为主,主要受交易主体因素和交易客体因素影响。  ②利润追逐型林农:生产方式选择为多元化林下种植模式下普通经济作物配合高经济价值作物混合种植,主要受外部环境特征中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因素影响;经营方式主要以合作经营为主,受交易客体特征因素和非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社会价值兼顾型林农:生产方式以多种类的高经济价值作物种植为主,主要影响因素包含外部环境特征中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因素和内部特征中的心理因素;经营方式主要以合作经营为主,除了受市场、资金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之外,这类型林农受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林农;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方式;行为选择;贝叶斯模型平均

华南农业大学

博士

农业经济管理

江华

2020

中文

F326.27;F323.6

2021-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