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和比夫的神经症人格的霍尼式解读

冯梦娇
河南大学
引用
美国著名剧作家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终其一生都致力于观察美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出一个个极具美国特色的本土人物,并通过他们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揭露当代美国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批判丑恶的社会现象。米勒总是能敏锐地观察到当代美国社会的本质,并通过其笔下的人物将之表达出来。  米勒最著名的剧作之一《推销员之死》,讲述的是推销员威利一家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故事。《推销员之死》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解剖《推销员之死》的意义。其中对人物的研究更是不胜枚举,但是鲜有学者从神经症的角度来分析人物性格。本文将根据卡伦·霍尼的神经症人格理论,从人物的心理特点出发对人物(威利和比夫)的神经症人格进行解析,进而阐释剧作的意义。通过对威利和比夫神经症人格的分析来揭露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正是这篇论文的意义,这也正是米勒创作这部剧的现实意义。  霍尼强调社会环境对神经症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强调人物的神经症特点应在社会环境下进行分析,而不是只在人物自身的成长以及生活环境下对其分析。父爱的缺失,儿子的失败以及来自社会的压力都是导致威利内心焦虑的原因。威利极力追求别人的喜爱,以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望。然而威利看似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实则只是一味逃避。没有勇气面对内心焦虑的威利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比夫的焦虑则来源于他的父亲威利。威利对琳达的背叛导致了比夫的焦虑,而自身的失败则加剧了内心的焦虑,不知如何面对现实的比夫选择逃离家庭逃离社会。幸运的是,远离一切的比夫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直面内心的冲突,最终成功克服内心的焦虑。  该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三个章节以及结论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亚瑟·米勒的生平及其作品《推销员之死》的主要情节。之后,详述了国内外对《推销员之死》这部作品的研究概况。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该论文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卡伦·霍尼的生平及其神症理论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对论文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主要有:神经症、基本焦虑、基本敌意、基本冲突以及神经症倾向。经  第二章是对威利神经症人格的详细分析。首先,从家庭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剖析了威利基本焦虑的主要成因。之后,按照理论中的三大神经症倾向逐一呈现了威利神经症人格的主要特点。最后,阐述了威利调节内心冲突的结果。剧本中的威利不敢面对现实,不敢走出自己的世界。他所做的不过是逃避现实,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内心的焦虑,所以他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第三章是对比夫神经症人格的具体分析。首先,从家庭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剖析了比夫基本焦虑的主要原因。之后,根据三大神经症倾向逐一列举了比夫神经症人格的主要特点。最后,阐述了比夫调节内心冲突的结果。比夫在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后,成功消除了内心的焦虑。他认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平凡,不再活在父亲威利为自己创造的虚构世界里,勇敢地走向现实。  结论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通过运用霍尼的神经症人格理论,该论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威利和比夫的性格特点,从而可以对他们的行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通过该论文,读者也可以对神经症人格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神经症患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身边可能遇到的神经症患者。

《推销员之死》;亚瑟·米勒;美国文学;戏剧创作

河南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张玉红

2020

中文

I712.073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