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晓玉
西藏大学
引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概念。中央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与行动指南。各省级政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纷纷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工作。西藏政府也加速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度表。  “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一个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其产生仅三年有余,学术界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还较少,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就更加匮乏,通过研究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推动当地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理念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探索构建“整体性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最后,推动西藏政府建设以“以公众为中心”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因此,本研究基于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发展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西藏政府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载体的“一号、一窗、一网”工程建设,最终实现“不出村就能办、不见面就能批”的建设目标。  本文在对“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服务”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相关中外文献的梳理基础之上,以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数据,分析了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以西藏“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度体系,通过人工采集数据和模拟用户上网的方式,调查研究平台存在的问题;以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采纳模型,提出了对政府的信任、对互联网的信任、社会影响、技术优势、相容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质量、满意度对初始采纳阶段及持续采纳阶段的正向影响假设。  通过使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除了技术优势和感知易用性没有对初始采纳及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外,对政府的信任、对互联网的信任、社会影响及相容性正向影响初始采纳;感知有用性及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满意度,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采纳。其次,以性别、年龄、民族、学历、所在地区为控制变量对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公众采纳行为没有产生影响。  因此,结合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例如:树立“公众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增强用户体验;推动平台“整体性”建设,打造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加强优质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政府宣传力度,重视运营与推广工作;构建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对西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研究还在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实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地方政府;互联网技术;政务服务

西藏大学

硕士

行政管理学

杨斌

2020

中文

D630.1

2021-0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