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科类文本的汉译实践报告

魏洳镝
华北理工大学
引用
2008年,胡庚申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为开展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语言与性别》(第二版)作者为玛丽·塔尔博特,成书于2010年。本书属于社科类文本,本文翻译重点为“女人和男人的交流互动”这一部分,其中语言运用、文化因素以及显隐性内涵均为译者关注的重点。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对《语言与性别》(第二版)中的第二章“男性主导观与文化差异”进行翻译,而后分别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的角度对译本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英译实例来论证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作出的适应性选择,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角度论证了译者在语言维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三个方面论证了译者在文化维度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从显性目的和隐性目的两方面论证了译者在交际维度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讨分析《语言与性别》的英译本,有助于研究译者所做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及翻译策略,同时也为社科类文本的英译研究拓展了新视角。

英汉翻译;社科类文本;生态翻译学;翻译技巧

华北理工大学

硕士

翻译

王显志;胡怀栋

2020

中文

H315.9

2021-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