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贵州彝族村寨百年礼物变迁研究——以盘县大拨米村丧礼、婚礼礼簿为例

彭菊芬
贵州民族大学
引用
礼物是联结人与人、人与其他事物的纽带,通过这个纽带,可以了解彼此的联系和形式,进而探寻社会结构、思想信仰,快捷而深入探析人和社会,因此礼物成为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重点。贵州盘县淤泥乡大拨米村是一个具有浓郁彝族传统特色的村寨,传承和保存着古朴的彝族传统习俗。丧葬与婚嫁是彝族传统社会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生仪礼,礼物不仅必不可少,而且极具民族特色。本文以大拨米村百年礼簿为研究对象,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文献综述、目标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有关礼物的研究,名作屡现,精彩纷呈,但不仅缺少对中国少数民族礼物的研究,而且多集中于族群和社会阶层方面,对亲属间礼物流动关注不多,更缺少对某个民族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礼物流动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礼物的研究范围,而且能够丰富礼物交换的理论。  第二章主要介绍大拨米村的地理、物产、历史与传统文化,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礼物流动的展演场域,地理和物产决定了礼物的形式,历史和传统文化决定了礼物的等级和馈赠方式。  第三章主要把百年礼簿分为清朝时期、民国时期、现代,并进行整理和比较,认为在一百多年来,彝族丧葬和婚嫁的礼物在具体形式上发生着变化,但在礼物的等级和数量上都保持一致,说明彝族传统社会结构一直保持稳定。  第四章主要分析礼物形式由由繁到简、有小到大的变化,探讨其由点到点、由面到点、由圈到点、由一个点到多个点的馈赠模式,探寻礼物变迁的特点。  第五章主要论述礼物稳定与变迁的原因,认为礼物的延续与社会的稳定、人观念的延伸、民族文化的继承、人情往来、亲情的维系等密切相关,又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维系亲情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礼物馈赠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彝族的传统社会、思想和文化,而且可以窥探其变迁,进而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生存与发展。

彝族民俗;礼物馈赠;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贵州民族大学

硕士

民俗学

陈刚

2017

中文

K892

2020-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