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商丘古城”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史晓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引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呈现着勃勃生机。为了更好地吸引国外游客、传播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增加了英文介绍。景点介绍作为一种非文学文本,具有引导和宣传的功能,因此高质量的景点介绍在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家乡的景点“商丘古城”作为本报告的翻译材料,旨在促进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和古城文化的传播;此外,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翻译难点并探索解决方法,希望自身的经验能给其他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报告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原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目的论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的描述,包括准备、翻译和校对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了翻译文本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翻译工具;翻译阶段说明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校对阶段对译文进行了多次修改。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了翻译难点的处理方法。在翻译历史信息词汇和特色文化元素时,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灵活选用增译、省译、意译和加注的方法。在翻译景点名称时,主要采用的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第五部分是对翻译实践的总结。此次翻译实践使笔者加深了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同时意识到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双语能力不扎实、信息搜索能力不强等。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笔者将会更加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完善自身。

汉英翻译;非文学文本;目的论;翻译策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硕士

英语笔译

曹盛华

2020

中文

H315.9

2020-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