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中国精神培育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普戡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引用
中国精神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践行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凝练。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之源。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设范围广且程度深,贯穿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中国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供了新途径。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培育中国精神,就是将中国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这既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现实命题。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管理学、民俗学、教育学与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中国精神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论述,对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其中国精神培育路径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实现中国精神培育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  首先,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是从理论层面探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具体内容包括:绪论部分阐释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路线,并提出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实现中国精神培育的理论渊源与基本原则,论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以及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并阐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辩证统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创新精神、坚持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以及坚持传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六项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实现中国精神培育的实践基础,阐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历史条件,并从文化传授、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与文化娱乐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中国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是从实践层面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现实路径与具体实践。具体内容包括:第四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推进中国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分别从资源活化、方法创新与制度完善三个方面阐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推进中国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从教育事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大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推进地方特色文化的工程建设以及鼓励基层群众积极自办文化等来拓宽公共文化的传播渠道;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与监督职能、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专业化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等手段加快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第五部分是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精神培育的实践成效,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工程推进与文化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概述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从公共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双百工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三个方面阐述云南省将中国精神培育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的实践情况;从文化传授、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与文化娱乐四个维度分析云南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具体成效。  最后,研究结论部分是对本文基本研究结论的归纳总结和展望。具体而言,阐明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即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对中国精神的培育,是新时代下中国精神培育的实然形态与应然归途。同时,通过总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培育中国精神的云南省实践成效,在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中国精神及其培育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中国精神培育的融合路径,以期为实现中国精神培育路径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精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路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贾兵强

2020

中文

D64

2020-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