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双辊薄带连铸4.5wt.%Si钢再结晶织构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陆昱宽
长春工业大学
引用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它是将快速凝固以及轧制工艺同步进行,直接生产小于6mm的铸带。近年来,双辊薄带连铸已应用于无取向硅钢的制造。这项新技术,可以将制备流程缩短30%以上,能源消耗及有害气体排放减少25%以上,是各国钢铁企业以及科研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制备高磁导率、低铁损的无取向硅钢为目标,设计并连铸了4.5wt.%Si无取向硅钢薄带,利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冷轧过程中的金相组织、微观织构以及宏观织构的演变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其再结晶行为以及形核理论进行了探索。论文的研究结果包括:  (1)研究了一步轧制和两步轧制工艺,讨论了不同轧制工艺对4.5wt.%Si无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演变以及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一步冷轧后的无取向硅钢,可得到典型的冷轧组织。最大的织构强度位于Goss取向处,而不利的织构分量所占比例很高。两步冷轧极大地改变了组织和织构的演变。在第二次冷轧后(7.9%的压下率),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由粗晶粒组成,并且再结晶织构表现出强{100}<001>取向和近Goss取向。一步冷轧过程中,再结晶退火后的抗拉强度可达到719.53MPa,但磁性能不如两步冷轧试样。通过第二次冷轧后(7.9%压下率),磁性能最优,可获得1.612T的磁感应强度(B50)和3.061W/kg,21.43W/kg和25.07W/kg的铁损(P15/50,P10/400和P5/1000)。  (2)研究了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组织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采用双辊薄带连铸技术浇铸出了具有等轴晶组织的连铸薄带,通过合金成分及初始晶粒尺寸的优化设计,将4.5wt.%Si铸带经冷轧及再结晶退火,获得了具有强λ再结晶织构,随着初始晶粒尺寸的增大,最终退火板的{100}织构增多,磁性能进一步提升。  (3)采用初始组织以及轧制工艺的优化,成功制备0.15mm~0.2mm厚的4.5wt.%Si钢超薄带,研究了初始铸带的退火处理,可以抑制不利织构的形成,增加有利织构{100}和{110}所占比重。而退火处理的铸带,经90.5%冷轧压下率及再结晶退火过程后,无畸变的新晶核在剪切带以及晶界处同步进行,γ织构的形核优势被减弱,再结晶完成后形成以{100}<140>和{100}<160>为主导的λ(<100>//ND)织构,但强点集中于{112}<111>组分上。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λ(<100>//ND)织构减弱,退火薄板中主要存在{115}<120>取向、{112}<111>取向以及{110}<223>取向织构,而{112}<111>组分进一步增强。  (4)研究了一次冷轧工艺与二次冷轧工艺对组织以及织构的影响。一次冷轧的最终退火带,再结晶晶粒尺寸较小,平均晶粒尺寸为27.24μm。再结晶织构以α(<110>//RD)织构和γ((<111>//ND))织构为主,且织构强度峰值在{111}<112>组分。相比于一次冷轧法,二次冷轧法有利于释放部分形变储能,抑制γ纤维织构,增大晶粒尺寸以及有利织构组分,再结晶织构是强{113}<251>取向和弱的{112}<111>取向,明显改善其磁性能。  

磁性能;再结晶机制;4.5wt.%Si钢;双辊薄带连铸

长春工业大学

硕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

祖国庆

2020

中文

TN304.21

2020-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