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简帛医书经脉文献比较研究

陈晓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通过简帛医书经脉文献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献对经脉论述的异同点,以及早期经脉理论的形态特征。  方法:运用文献整理、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简帛经脉文献、文物的行文体例与用语特点、经脉循行路径特点、经脉与脏腑的关系、经脉所主病症与诊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结果:《足臂》属于以辨证为主的临床灸法学文献;《阴阳》属于辨脉与辨证结合的经脉诊治学文献;《十二脉》属于以辨证为主的经脉诊治学文献;《别脉》也属于以辨证为的临床灸法学文献;双包山漆人、老官山漆人均以漆人为绘制载体;《足臂》《阴阳》《十二脉》在使用动词和方位词上有共性又有特性,同一个动词和方位词在不同简帛医书经脉文献中含义有别;《足臂》《阴阳》《十二脉》中观察对象的体位双上肢处于水平位,身体躯干多数处于直立位。《足臂》《阴阳》《十二脉》、老官山漆人、双包山漆人经脉循行部位数目基本遵循足脉多于手脉的规律,《足臂》《阴阳》《十二脉》、双包山及老官山漆人经脉循行部位数目所做的两两相关比较结果,尽管其提示两两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足臂》《阴阳》rs值有显著相关性,《足臂》《阴阳》分别与《十二脉》、双包山与老官山漆人无直接的关联;《足臂》与《阴阳》重叠具体部位相关性高;《阴阳》除《足臂》还与《十二脉》、老官山漆人高重叠具体部位相关性高;老官山漆人除与《阴阳》外还与《十二脉》重叠具体部位相关性高。秦汉时期简帛经脉文献所记载穴位主要两者形式:一,经脉穴以面为主,主要见老官山汉墓《刺数》、马王堆《五十二病方》;二,具体穴位以点为主,例如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足三里等,主要见武威汉代医简、老官山漆人。简帛经脉文献中经脉与脏腑联系甚少,但是足脉与脏腑相关理论较手脉成熟,其中以足三阴脉更为成熟;老官山漆人背部所刻铭文关脏腑名称“心”“肺”“肝”“胃”“肾”穴位的出现,包含了简帛经脉文献所联系的大多数脏腑。  简帛经脉文献经脉病症主要以循经病症、疼痛病症、全身病症、脏腑病症为主。《足臂》中循经病症与所产病类症总数存在高度相关性,《阴阳》中循经病症与所产病类症总数的较小的标准差和显著相关,《足臂》循经病症与所产病类症总数的相关性较高于《阴阳》,《足臂》《阴阳》《十二脉》循经病症相互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足臂》《阴阳》在疼痛病症数目与循经病症数目呈显著相关性。《足臂》《阴阳》《十二脉》各书之间疼痛病病症数目均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全身性病症主要发布在足三阴脉经脉病症;脏腑病症主要发布在足三阴脉经脉病症。秦汉时期灸法与针刺的发展,其两者均从零散的理论最后形成初步的灸法或针刺理论体系。  结论:秦汉经脉学说中足脉理论比手脉理论较成熟;秦汉经脉理论的发展深受临床经验的影响;经脉理论形成早期从辨证到辨脉辨证结合,这种转变发生的关键时期应当是在《阴阳》成书之时;《足臂》《阴阳》《十二脉》、老官山漆人、双包山漆人五者具有一定传承性,而五者之间的差异提示了五者来自不同学术流派,五者以经脉理论为核心思想,存在经脉灸法、经脉诊断、经脉刺法、模型铸造等不同体例流传;简帛经脉文献对古代针灸流派有着重要影响。

简帛医药文献;经脉论述;形态特征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医史文献

周祖亮

2020

中文

R224.1

2020-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