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痰浊上蒙型耳石症的临床观察

覃燕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本研究先通过临床观察,对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痰浊上蒙型)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随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痰浊上蒙型耳石症患者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为其有效治疗痰浊上蒙型耳石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8年05月0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的患者72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名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6人。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的BPPV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法复位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泽泻汤加味,日2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观察组加服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日3次,每次1片,饭后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DHI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复发人数、复发次数进行统计。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1.通过统计学比较,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如性别、年龄、BPPV类型、合并基础疾病、发病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眩晕障碍量表(DHI)、眩晕中医证候积分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在疗效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DHI量表比较:治疗后2周,DHI量表评分总分治疗组为9.33±1.91,观察组为13.50±3.07,两组治疗均可改善DHI量表评分,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HI量表分项中,治疗后治疗组的DHI-P、DHI-E、DHI-F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治疗组为4.61±1.53,观察组为8.50±1.90,两组治疗均能改善中医证候,治疗组疗效显著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分项积分中头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积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复发率比较:6个月随访后,治疗组复发率为2.78%,复发人数为1人,复发次数为1次。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复发人数为6人,其中4人复发次数为1次,2人复发次数为2次,治疗组复发率、复发人数、复发次数上结果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治疗组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和观察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均能改善BPPV的临床症状。  2.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痰浊上蒙型BPPV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口服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  3.治疗组泽泻汤加味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率、复发人数、复发次数均低于观察组。  4.两组在试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两组试验均具有安全性。

痰浊上蒙型耳石症;手法复位;泽泻汤加味;临床观察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医内科学

张青萍

2020

中文

R276.1

2020-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