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从miRNA--21的调控作用探讨电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

林志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检测入组患者血清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血液科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西医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伴发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中医符合痿证、痹证范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原化疗方案(以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为主)治疗并服用甲钴胺片,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25min/次,1次/日,6次/疗程,共4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天。两组在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FACT/GOG-Ntx神经毒性评定量表、总神经病变评分表临床版(TNSc)、NRS疼痛评分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测病人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miRNA-21的表达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过程中共脱落2例,电针组和治疗组各1例,最后共纳入58例,电针组29例,对照组29例。  1、电针组和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2%和65.55%,电针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电针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病人治疗后FACT/GOG-Ntx量表评分、总神经病变评分表临床版(TNSc)、NRS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NCV)较前上升(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周围神经病变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  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miRNA-21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4、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肌酐水平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血清钾、血清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局部持续性红肿疼痛、局部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结论:1、电针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能改善其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效改善患者FACT/GOG-Ntx评分、NRS疼痛评分、TNSc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2、电针可降低多发性骨髓瘤血清miRNA-21的表达水平,其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可能与miRNA-21的调控作用相关。  3、电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四肢麻木,肢端疼痛,倦怠乏力,感觉减退等中医症状。  4、电针疗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的贫血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电针;miRNA-21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中西医结合临床

程纬民

2020

中文

R733.3

2020-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