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燕山山脉野生香料型食用菌的分类鉴定及其香味成分分析

陈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引用
“小香蘑”生长在冀东地区燕山山脉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干燥后香味浓郁,当地人将其干品当作煲汤、炒菜、炖肉、拌馅等烹饪食物的调料的历史已经很久,但其分类地位、驯化栽培和香味成分均没有研究报道。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3份形态典型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香料型乳菇“小香蘑”为香亚环乳菇(Lactarius subzonarius),与Lactarius.helvus和Lactarius.zonarius亲缘关系很近。同时,从采自燕山山脉4个县域的137份标本中选取33个形态上存在差异的香亚环乳菇进行基于ITS序列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秦皇岛地区L.subzonarius分布在其中3个组(Group),以GroupⅠ为主。ITS扩增产物测序和ITS克隆测序分析显示L.subzonarius为二倍体,ITS序列中共发现14个多态位点,包括12个C/T和G/A碱基转换位点以及2个插入/缺失位点,且存在种内遗传多样性。利用DnaSP5.0软件单倍型重建和杂合子的ITS序列克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倍型分析显示33个形态上存在差异的香亚环乳菇存在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54和0.00282,单倍型多样性标准差为0.016。  采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对香亚环乳菇生长发育相关微生态(根际微生物和内生微生物)进行研究。野生香亚环乳菇根际土壤鉴定了10种根际优势细菌和10个属根际真菌,以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和空团菌属真菌为主。鉴定了野生香亚环乳菇体内6个属真菌,以Letendraeasp.真菌为主。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GC-MS)用于分析香亚环乳菇的挥发性成分。总共检测到2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氧杂环化合物3种、醛类1种、酯类13种、烯烃类3种、芳香族化合物2种和烷烃类3种。具有葫芦巴感官气味的挥发性组分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的相对含量35.76%,该成分是其近缘种L.helvus的主要香味化合物,故推测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是其关键香味成分。

乳菇;食用菌;香味成分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硕士

生物学

孙伟明

2020

中文

S646

2020-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