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互助县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为例

李雯
青海师范大学
引用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加快文旅融合、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景区周边的乡村凭借景区优美的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及丰富的客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典范。近年来,景区依托型乡村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选择国家5A级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内的互助县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以下简称小庄村)为典型案例地,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小庄村民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法与数理分析法,剖析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体系和阻碍因子,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小庄村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参与、发展三个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发展模式依次表现为自主参与、政府主导、企业托管三种旅游模式。小庄村与土族故土园景区之间经历了独立发展(1992-2000)——协同共建(2001-2015)——互利共生(2016-)三个阶段。2013-2015年,小庄村因景区提档升级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与环境改善,景区促进乡村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上升,提升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旅游相关设施,乡村与景区景点之间协作关系加强;2017年之后乡村与景区互利共生作用增强,并表现出乡村对景区的依赖性增强。  (2)小庄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总体较好。乡村旅游可持续系统中子系统评价从高到低是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管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支持可持续,系统重要性评价中,依次是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支持可持续、管理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3)影响小庄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子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资本与导向阻碍、自身条件阻碍、主体动力阻碍、管理和支持阻碍、竞争阻碍。其中资本与导向阻碍、自身条件阻碍是影响小庄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具体表现为缺乏带头人的组织参与、乡村生活成本高、自身能力不足、村民文化水平较低、乡村旅游竞争激烈、旅游政策支持不稳定等方面。  (4)小庄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优化乡村宜居环境,将小庄村与古城山景观结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推行夜间旅游新业态。基建方面,增设医疗急救服务站点、提升村民内道路通达性,保证指示标识清晰度,使小庄村成为适宜休闲养生的生态旅游村落。小庄村管理部门应当以民为本,强化管理机制,解决小庄村边缘化管理现象。提升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预警与应急预案规定,建立信息公开渠道,注重人性化管理。政策方面,推行慧民措施,助力旅游带头人工作。针对旅游产品开发,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同时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一部分,应加强景区联动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协调发展,旅游营销方面,线上线下打造景区整体一流形象。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人性化管理;政策扶持;可持续发展

青海师范大学

硕士

人文地理学

薛华菊

2020

中文

F592.3

2020-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