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河南南阳地区大调曲子的生存与传承现状研究》

王斐斐
中国音乐学院
引用
大调曲子是在中原文化深厚的土壤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曲艺形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和表达方式。大调曲子早期流行于河南全省,现主要活跃在南阳地区。南阳地区曲子场遍布,大调曲子弹唱活动集中,在曲友们的自觉的传承活动中,大调曲子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笔者自2016年至今将近四年的时间内,一直泡在大调曲子曲子场中,和曲友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积极学习大调曲子的演唱和板头曲的弹奏。在参与弹唱的过程中,笔者触摸到了大调曲子的艺术本体,也充分体认到了大调曲子的艺术魅力以及中西方音乐体系的差异。本文从大调曲子的艺术本体出发,以音乐学、社会学的视角,结合自己学习唱奏大调曲子的经历,一方面对南阳地区大调曲子的生存和传承现状做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通过对大调曲子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特征,并肯定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分四章内容。  绪论:介绍了笔者与大调曲子的结缘,从欣赏大调曲子鲜活的表演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通过走访曲子场,笔者对南阳地区大调曲子的现状有了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确立了以南阳地区大调曲子的生存与传承现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通过对大调曲子成长繁荣的土壤一南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人文环境的梳理和介绍,凸显出大调曲子文化积淀的深厚。大调曲子作为广受民众喜爱的曲艺形式,是在中原音乐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以大调曲子联谊会"曲林大会"的实录为个案研究,对"曲林大会"的演出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另外,结合笔者学习三弦和演唱大调曲子的历程,对中国音乐体系的口传心授传承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大调曲子曲子场的实地考察,主要介绍了胡运荣家、解钦栋家、邓州文化馆等主要曲子场,对曲子场中大调曲子的传承现状进行探究。  第三章对大调曲子艺术本体进行研究,从演唱形式、伴奏乐器、常用曲牌、特殊曲牌、常演奏的板头曲、曲词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大调曲子作为曲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其中大调曲子独特的"碰八板"伴奏方式,曲牌音乐中的"腰栓儿"、"集曲"、"接腔"、"特色音"以及曲词中"方言"的使用是大调曲子最突出的特色。  第四章是对大调曲子的文化思考,首先对大调曲子的传承变迁进行论述。其次从大调曲子与河南曲剧、三弦书艺术特征的比较中感受到它独特的艺术审美,并体认到大调曲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然后针对大调曲子所表现出的"礼"文化、"中和之道"等探讨了大调曲子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描述了笔者在曲子场中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对大调曲子的现实意义给予肯定。最后分析了大调曲子传承发展中所存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结语是笔者对大调曲子的研究历程的论述。通过对大调曲子的研究以及学习的经历,笔者体验到参与式的学习更容易透彻地了解大调曲子的艺术本体与文化内涵,接触大调曲子实际上是一个触摸传统文化的过程。并再次强调了大调曲子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在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统曲艺在当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南阳地区;大调曲子;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音乐学院

硕士

音乐与舞蹈学

陈爽

2020

中文

J826;J617.9

202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