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结直肠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杨国军
西安医学院
引用
目的: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早期干预能够及时阻断其进展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通过收集发生脉管浸润与无脉管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二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伴脉管浸润患者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467名患者,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完整。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发生脉管浸润的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LNI组)18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NLNI)149例,无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138例为对照组。收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肠梗阻情况、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CEA、CA19-9、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使用SPSS18.0软件对LNI组、NLNI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1.LNI组、NLNI组、对照组≥6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68.9%、70.5%、6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组、NLNI组、对照组男性所占比例分别为57.2%、56.4%、57.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LNI组、NLNI组、对照组有吸烟史所占比例分别为26.1%、29.5%、34.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I组、NLNI组、对照组T1所占比例分别为0.6%、3.4%、13.8%,T2分别为3.3%、7.4%、15.9%,T3分别为22.8%、27.5%、34.1%,T4分别为73.3%、61.7%、36.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LNI组、NLNI组、对照组肠梗阻所占比例分别为19.4%、10.1%、8.7%,仅LNI组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NI组、NLNI组、对照组肿瘤直径≥5cm所占比例分别为26.1%、27.5%、22.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LNI组、NLNI组、对照组神经浸润所占比例分别为71.1%、77.2%、29.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I组、NLNI组、对照组高分化所占比例分别为27.2%、38.9%、37%,中分化分别为51.1%、45%、55.8%,低分化分别为21.7%、16.1%、7.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LNI组、NLNI组、对照组CEA≥5ug/L所占比例分别为35.6%、35.6%、24.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I组、NLNI组、对照组CA19-9≥37u/ml所占比例分别为22.2%、17.4%、10.9%,仅LNI组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6.Logistic回归分析LNI组、NLNI组的影响因素:肿瘤分化程度(OR=1.550)、浸润深度(OR=3.248)和神经浸润(OR=4.921)是LNI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深度(OR=1.811)、神经浸润(OR=8.586)是NLNI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浸润是伴脉管浸润的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2.浸润深度、神经浸润是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病理机制

西安医学院

硕士

外科学

段降龙

2020

中文

R735.34;R730.23

202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