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在止凝血中的交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宋奥微
西安医学院
引用
研究目的:  血管壁、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是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三个主要因素,对维持体内血液动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形成止血栓,填堵血管壁的损伤以减少出血。大量输血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大量失血患者早期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对减少患者出血及红细胞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同时大量输血时血液成分输注顺序为:血小板悬液-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然而大量失血患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与稀释,出现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的同时减少。本研究科学假设为:大量失血患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纤维蛋白原,输注血小板悬液后,血小板是否可以形成血栓而止血?如果不能,纤维蛋白原的最低作用浓度如何?本研究拟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探寻纤维蛋白原的最低临界浓度,用于指导临床血液成分的输注,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血液浪费。  研究方法:  1.冷上清与洗涤血小板的实验观察:对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分别加入洗涤血小板前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指标、Sonoclot指标、凝血四项等指标检测。  2.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与洗涤血小板的实验观察:(1)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的止凝血功能。(2)乏纤维蛋白原血浆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的止凝血功能。(3)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乏纤维蛋白原血浆作用后的止凝血功能。(4)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乏纤维蛋白原血浆及洗涤血小板作用后的止凝血功能。  研究结果:  1.冷上清与洗涤血小板实验结果  (1)24袋冷上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冷上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0g/L左右。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的凝血四项值分别为PT:16.00±0.86、20.21±1.01、28.34±2.45;APTT:58.30±9.52、59.38±5.23、66.99±7.60;FIB:0.97±0.09、0.46±0.07、0.35±0.06;TT:23.79±1.29、29.68±5.24、38.88±5.79。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加入洗涤血小板后,凝血四项值分别为PT:26.09±1.63、35.18±6.58、51.55±10.97;APTT:93.96±15.14、115.42±46.08、100.45±44.48;FIB:0.46±0.08、0.53±0.15、ND(No date);TT:23.43±1.79、30.88±4.58、37.88±5.64。结果显示加入洗涤血小板后FIB数值降低,PT、APTT、TT时间延长。  (2)TEG结果显示: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的K值和CI值均超出检测范围;R值明显延长,分别为17.86±5.29(min)、15.91±7.71、58.05±51.97;Angle缩小,分别为26.73±9.43、10.92±7.83、4.05±5.16;MA值分别为11.50±2.83、4.16±4.52、2.55±0.78,均低于正常范围。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的TEG检测指标中R值、K值、Angle值、MA值和CI值均接近正常范围,即:凝血因子稀释到1/3时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达到0.50g/L,血小板的参与,促进了凝血因子的作用,并发挥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Sonoclot实验结果显示: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的ACT值分别为408±64.59、387.8±56.09、444.50±84.11;CR值分别为4.7±2.40、9.38±1.87、5.08±1.71;PF值分别为0.6±0.26、ND、ND,均低于正常值。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冷上清、1/2冷上清和1/3冷上清的ACT值、CR值和PF值均在正常范围。即:凝血因子稀释到1/3时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达到0.50g/L时,血小板亦发挥了促凝血功能。  (4)血小板形态指标:血小板洗涤前后瑞氏染色涂片镜下显示血小板胞质致密均匀、着色较深,血小板多数近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洗涤前后形态无显著差别,计数为(100-300)×109/L。  2.纤维蛋白原与洗涤血小板实验结果  (1)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TEG指标及Sonoclot指标超出检测范围,呈直线状。  (2)乏纤维蛋白原血浆与洗涤血小板作用后,TEG指标均超出检测范围,呈直线状。  (3)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乏纤维蛋白原血浆作用后,血凝指标显示PT值、APTT值和TT值均延长(FIB为2.0g/L时,PT28.22±1.74,APTT60.88±4.34,TT17.58±2.19);TEG指标显示K值和CI值均检测不出;R值延长、Angle值和MA值极低。Sonoclot指标显示ACT值、CR值降低PF值未检测到。  (4)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溶液与乏纤维蛋白原血浆及洗涤血小板作用后,血凝功能显示所有实验组PT值、APTT值和TT值均延长;血栓弹力图R值处于正常范围内,在纤维蛋白原浓度为0.1~0.5g/L时K值延长、Angle值、MA值和CI值降低,0.8~2.0g/L时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Sonoclot检测值显示所有实验组凝血功能正常。  研究结论:  1.冷上清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g/L左右、血小板与不同浓度冷上清作用时呈现量效正相关效应。  2.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交互作用促进止凝血血栓的形成,不同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小板作用显示量效关系。当FIB浓度在0.5g/L时,血小板即可发挥止凝血功能,FIB≥0.8g/L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显示良好的止凝血功能。  3.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作用,必须有其他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Ⅻ)的参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共同完成并相互促进止凝血过程。

血液成分输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止凝血功能

西安医学院

硕士

临床检验诊断学

魏绪仓

2020

中文

R457.1

2020-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