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OLFM4在Ⅰ型EC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意义及探讨

黄笛
泰山医学院
引用
近年来,随着雌激素治疗的普遍运用和人均寿命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高的趋向。人类OLFM4(olfactomedin4)又称为抗凋亡分子GW112,是含有“olfactomedin domain”结构域的嗅觉介导素蛋白家族成员,参与维护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稳定,如神经的发生、正常的神经嵴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间黏附、细胞周期、凋亡的调节等,均发挥重要功能,在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及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处于高表达状态,因此,探究同样作为腺癌的I型EC的发生、发展与OLFM4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随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ER和PR两种受体在各个组织中的含量及分布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已证实,并参与Ⅰ型EC的起始,决定患者预后,Ⅰ型EC的致病与高雌激素的刺激作用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存在相关性,还与孕激素的拮抗作用减少存在相关性,故同时探讨在Ⅰ型EC中OLFM4与ER、PR的相关性。  目的:  1、检测Ⅰ型EC中雌、孕激素的受体蛋白和OLFM4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三者与Ⅰ型E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2、明确OLFM4与Ⅰ型EC的各临床病理参数(组织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相关性,进一步确定OLFM4是否确切作为Ⅰ型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相关因子参与。  3、明确雌孕激素是否在Ⅰ型EC中参与调控OLFM4的表达,对Ⅰ型EC的基因治疗及判断预后,对认识Ⅰ型EC作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方法:  选用泰安市中心医院77例患者,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在该院妇科病房进行初次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手术之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Ⅰ型EC的病例进行连续收集筛选,将34例符合筛选标准的作为患者研究对象,准确记下病人的术后病理诊断,如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转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I型EC患者标本的ER、PR及OLFM4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I型EC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的浸润及淋巴转移间的联系及临床意义。同法对21例NE和22例AEH的ER、PR和OLFM4的表达检测。应用Microsoft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在21例NE(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AE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4例I型EC(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OLFM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9.0%(4/21)、36.4%(8/22)和52.9%(18/34),E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68.2%(15/22)、50.0%(17/34),P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63.6%(14/22)、47.1%(16/34)。OLFM4的阳性表达率由NE→AEH→Ⅰ型EC呈递增走向,但是,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均呈现递减走向。OLFM4在AEH的阳性表达率高于N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FM4在I型E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NE,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FM4蛋白在三组之间共同比较,差异表现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比较之所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课题样本容量较小有关。PR蛋白在AE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NE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AEH不典型增生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Ⅰ型E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NE,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蛋白在三组中阳性表达率共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AE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NE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组中的ER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AEH组,两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ER蛋白在Ⅰ型E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NE,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蛋白在三组中阳性表达率共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4例Ⅰ型EC患者,OLFM4的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的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与Ⅰ型E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18例Ⅰ期、16例Ⅱ~Ⅲ期子宫内膜癌中,OLFM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10/18)、50.0%(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学分化水平分成三组即: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OLFM4蛋白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9/16)、50.0%(5/10)、50.0%(4/8),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肌层浸润的深度,分为<1/2肌层组和≥1/2肌层组,两组中OLFM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12/17)、35.3%(6/17),并且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EC患者中,又将其分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OLFM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1/6)、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34例Ⅰ型EC患者,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18例Ⅰ期、16例Ⅱ~Ⅲ期子宫内膜癌中,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2/18)、25.0%(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R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1/6)、53.6%(15/2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11/16)、30.0%(3/10)、2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肌层浸润的深度,分为<1/2肌层组和≥1/2肌层组,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0/17)、35.3%(6/17),但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4、18例Ⅰ期、16例Ⅱ~Ⅲ期Ⅰ型EC子宫内膜癌中,E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2/18)、31.25%(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组中,ER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6)、53.6%(15/28),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2/16)、40.0%(4/10)、12.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肌层浸润的深度,分为<1/2肌层组和≥1/2肌层组,E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13/17)、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本研究结果显示,Ⅰ型EC组织中,OLFM4与E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01),与PR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01),ER与PR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01)。  结论:  1、OLFM4蛋白在NE中低表达,在AEH和Ⅰ型EC中高表达,且与肌层浸润的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一定联系,而与组织分化的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不存在关系。  2、ER在NE中高表达,在AEH及I型EC中表达逐渐减低,且与I型EC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的深度及组织分化的程度存在相关性,与是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3、PR在NE组织中高表达,在AEH及I型EC组织中表达逐渐减低,且与I型EC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的转移及组织学的分化程度有关,与肌层浸润的深度无关。  4、OLFM4及ER蛋白在I型EC中的阳性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5、OLFM4及PR蛋白在I型EC中的阳性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6、ER与PR蛋白在I型E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7、OLFM4及ER、PR对I型EC的基因治疗、判断预后及对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意义:  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注重的一点就是关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子宫内膜腺癌;OLFM4蛋白;病理机制;蛋白表达

泰山医学院

硕士

妇产科学

李桦

2016

中文

R737.33;R730.21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