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奥美沙坦酯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公雪
泰山医学院
引用
目的:通过检测奥美沙坦酯干预前后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血管舒缩因子及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并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比较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程度,同时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1.收集病例:收集符合入选标准且血压水平相当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共计1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血管CT检查结果以及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N组n=40例)、冠心病组(CHD组,简称C组,n=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DM组,简称D组,n=58例)、,然后再分别将各大组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其中NA组20例,NB组20例;CA组31例,CB组31例;DA组29例,DB组29例。  2.基线资料统计:病例入组后,分别统计各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  3.一般检查指标统计:奥美沙坦酯干预前统计并比较各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干预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  4.实验检测指标统计:奥美沙坦酯干预前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一部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腺环素、血栓素A2、细胞趋化因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浓度,另一部分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各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20mg/天,治疗3个月后,再次抽血复查上述指标变化。  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各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及体重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一般检查指标比较:用药前各组血压水平大致相同(P>0.05),降压治疗3个月后血压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药物干预前C组和D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5),D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高于C组和N组(P<0.05),C组和N组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各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药物干预3个月后,C组和D组的血脂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DA组血糖水平较前轻度降低(P<0.05),各组肌酐、尿素氮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ELISA检测结果比较:药物干预前:血管收缩因子ET-1和TXA2的浓度,C组和D组均较N组升高,且D组升高较C组更明显(P<0.05);血管舒张因子NO和PGI2的浓度,C组和D组均较N组降低,且D组降低更明显(P<0.05);炎症因子MCP-1和VCAM-1的浓度,C组和D组均较N组升高,且D组升高更明显(P<0.05)。奥美沙坦酯干预3个月后:CA组和DA组较用药前,血管收缩因子ET-1和TXA2的浓度均降低,血管舒张因子NO和PGI2的浓度均升高,炎症因子MCP-1和VCAM的浓度均降低(P<0.05);CB组、DB组、NA组和NB组各种血管舒缩因子及炎症因子较3个月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外周血EPCs数量比较:用药前,C组和D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N组减少(P<0.05);CB组、DB组、NA组和NB组用药前和治疗3月后外周血EPCs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A组和DA组奥美沙坦干预治疗3月后明显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会发生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糖异常会加重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奥美沙坦酯可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可增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延缓血管内皮损坏的作用,尤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冠心病;糖尿病;奥美沙坦酯;血管内皮保护

泰山医学院

硕士

内科学

李晓燕

2016

中文

R541.4;R587.1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