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何晓
泰山医学院
引用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伴随着中国人民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亦成为中国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认为本病变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儿童时代,表现出临床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49岁以后进展较快;本病多见于男性,但绝经期后的女性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为A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却发现年轻女性的AS发病率并不少见,目前关于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测定年轻未绝经女性发生及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旨在探讨年轻未绝经女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轻未绝经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预防及治疗上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年轻女性(<50岁)患者,并排除有可能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的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乳腺增生,既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者,同时排除近期服用过维生素B和叶酸的患者。筛选出年轻未绝经女性共390位,年龄26-50岁,平均(45.6±4.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使用PHILIPS IU-22/iE3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线控阵探头频率7.5~10MHz。从颈总动脉起始部开始逐步分别探测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横轴和纵轴实时二维图象,测量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直径大小。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IMT≥1.2mm,提示动脉内斑块形成,即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2组,动脉内膜正常组199例,动脉粥样硬化组191例。详细询问所有入选对象的既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史并测血压,身高、体重,计算得BMI;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禁食、禁水12个小时的静脉血检验指标: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机离子、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S组与非AS组间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得出,年龄、3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史、被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葡萄糖、碳酸氢根、氯离子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史、被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葡萄糖、碳酸氢根等因素在AS组及非A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3级高血压、饮酒史、被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等为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1.年龄、3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史、被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葡萄糖、碳酸氢根等是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氯离子为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2.年龄、3级高血压、饮酒史、被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等为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生化指标

泰山医学院

硕士

内科学

李秀昌

2017

中文

R543.502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