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青少年近视与眼各调节参数的研究及视觉训练对近视防控的影响

杜金叶
泰山医学院
引用
目的:  通过对6-14岁青少年的视力(视觉发育)、屈光度数及眼各调节参数的测定,给予合理视觉训练,探索分析眼各调节参数与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视觉训练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影响;通过此相关性,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降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避免近视对青少年视功能损害为目的。  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01例青少年,通过患者家长的知情同意,其中,正常视力组(≥0.8)20例,低常视力组(<0.8)81例;按屈光度又分为正视组R0(R≤-0.50DS或R≤+0.50DS)30例,和近视组71例,其中近视组又被分为以下三组,即R1:-0.50DS<R≤-2.00DS31例,R2:-2.00DS<R≤-4.00DS20例,R3:R>-4.00DS20例;另外,在低常视力组中选取,视觉训练组35例,未视觉训练组46例。对101例青少年在综合验光上规范的进行眼各调节参数的检测,即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AF)、调节反应(BCC);然后选取调节功能异常的患者35例进行视觉训练(镜片排序、镜片阅读、翻转拍、远近字母表),3个月后对101例青少年再次测量以上调节参数及相关数据(视力,屈光度等),最后将以上各组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正相对调节(PRA)、调节幅度(AMP)与调节灵敏度(AF)在正常视力组与低常视力组中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NRA)与调节反应(BCC)在正常视力组与低常视力组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近视组(R1、R2、R3)中正相对调节(PRA)、调节幅度(AMP)与调节灵敏度(AF)明显低于正视组(R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NRA)与调节反应(BCC)在正视组(R0)与近视组(R1、R2、R3)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视力、屈光度、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幅度(AMP)及调节灵敏度(AF)在视觉训练前后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低常视力组中调节不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调节参数的异常改变与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显著相关。  2、在低常视力组中调节不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组。  3、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AF)与正相对调节(PRA)下降引起的调节不足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4、视觉训练可以提高调节反应速度,减少反应的潜伏时间,改善调节反应灵敏度,增加调节储备,延缓近视进展,值得推广。

近视;眼睛调节参数;视觉训练;临床疗效

泰山医学院

硕士

眼科学

胡磊

2017

中文

R778.11

202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